二號站註冊_被李白杜甫歌頌的摩訶池什麼模樣?

20

7月14日,成都市中心的一處千年古迹改頭換面,以全新的面貌與陪伴它千年的成都人民見面。在這裏,杜甫曾經以“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描寫過它的秋日靜謐,高駢以“畫舸輕橈柳色新,摩訶池上醉青春”見證過它的春意盎然。這裏就是摩訶池。,考古發掘印證千年詩書記載 曾是成都水利體系重要一環,2013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對成都市體育中心南側進行勘探時,驚喜地發現了隋朝的人工湖“摩訶池”遺址。經過三年不斷探測發掘,到了2016年7月,考古隊在此地又發現了漢、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唐代摩訶池、明代蜀王府宮牆基槽等文化遺存重見天日。在考古發掘過程中,宋代卵石步道、綠釉琉璃獸面聯珠紋瓦當、帶模印紋飾的鋪地磚、一批邢(定)窯白瓷器和越窯青瓷器等遺迹和器物陸續露出真容,人們得以一窺摩訶池當年的繁盛。,摩訶池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一說是因為當時的益州刺史楊秀取土建城,有了摩訶池的雛形。唐人盧求所著的《成都記》中記載,有一位僧人路過此地,見到該池水面寬闊,因而取名為“摩訶池”:“蓋摩訶為大宮,毗羅為龍,謂此池廣大有龍,因名摩訶池。”關於摩訶池的由來,另一說是因為楊秀想要修建一座豪華的宮苑,專門建造的摩訶池。相傳,彼時的摩訶池有500畝之大,而如今建成的摩訶池公園一期項目有63畝。,雖然面積大,但隋朝摩訶池的儲水只能依靠天然雨洪供水,引入活水則是到了唐朝時期。唐朝時,兩位節度使分別接通解玉溪、金水河、府河,將流淌的活水引入摩訶池,不僅為這一壯闊水池增添活力,更讓彼時成都的城市水利設施更加完整。,李白杜甫等爭相歌頌 花蕊夫人作詩最詳細,唐中恭弘=叶 恭弘開始,摩訶池已經成為人們出行遊玩的最優選擇之一,許多文人墨客都曾經領略過摩訶池的景色。,“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鈎。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某個春天,李白在遊覽成都時,曾經登上摩訶池旁的散花樓,並以飄逸的詩句為後人留下了摩訶池的春景。唐後期時,詩人曾在湖中泛舟,領略摩訶池中“珍木郁清池,風荷左右披。淺觴寧及醉,慢舸不知移”的閑適夏景。,“湍駛風醒酒,船回霧起堤。高城秋自落,雜樹晚相迷。坐觸鴛鴦起,巢傾翡翠低。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晚秋,杜甫與世交嚴武泛舟於此,一起見證摩訶池秋景的水霧朦朧。著名蜀地女詩人薛濤,也留有《摩訶池贈蕭中丞》一詩。不知此時的摩訶池相比西湖,誰更勝一籌。,永平五年(915年),前蜀皇帝王建修建新皇宮,將摩訶池納入宮苑,改名龍躍池。其子王衍繼承皇位后,將摩訶池改名為宣華池。至此,摩訶池已經為皇家專屬,百姓難見其真容。后蜀孟昶繼位后,也與愛妃花蕊夫人多次在摩訶池遊玩、納涼。為此,花蕊夫人曾在《宮詞》中將摩訶池比作江南、蓬萊:“長似江南好風景,畫船來去碧波中”“展得綠波寬似海,水心樓殿勝蓬萊”。她所寫的詩,是對摩訶池最為詳細的記錄。人們可以從詩中看到春日的桃花、芍藥、櫻桃,也能看到夏日的“嫩荷花里搖船去,一陣香風逐水來”。除此之外,據詩中介紹,摩訶池不僅能夠觀賞,還能垂釣。值得一提的是,后蜀降宋后,也正是這位寫過花紅柳綠的女子,寫出了“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名句,令人感慨。,到了宋代,摩訶池位於西園附近,又重新向百姓開放。此西園指的是成都府(州)署所在之園林。其中,以寒食節的活動最為著名。據《歲華紀麗譜》中記載:“天禧三年(1019年),趙公稹嘗開西樓亭榭,俾士庶游觀。自是每歲寒食,辟園張樂,酒壚、花市、茶房、食肆過於蠶市。士女縱觀,太守會賓僚,凡浹旬,此最府廷游宴之盛。近歲自二月即開園,逾月而後罷。酒人利於酒息,或請於府展其日,府尹亦許之。”,宋朝之後,摩訶池逐漸淡出人們視線。1385年,蜀王朱椿將大半個摩訶池填平。1914年,摩訶池被全部填平,只剩下無限惋惜的人們,空對詞句暢想當年的煙波浩渺。好在如今,我們能夠通過考古發掘,嘗試追尋那個歷史中的摩訶池,探尋它曾經的美麗。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