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隨國潮破壁出圈的漢服是怎樣一種服飾體系

20

漢服在華夏民族數千年的文化延綿中,是民族精神的一大象徵。無論《風起隴西》《琅琊榜》《長安十二時辰》《夢華錄》《山河月明》《顯微鏡下的大明》等熱播古裝劇中考究的演員服飾,還是日常生活中街巷裡三五成群的漢服迷那帶有韻味的身上衣,近年來,在享有“衣冠王國”盛名的中國,國潮破壁中的漢服出圈尤為彰顯國人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熱情。,然而,人們或許未必知道,漢服究竟是怎樣一種服飾,它有着怎樣的門道與內涵;漢服復興,復興的究竟應當是什麼。,漢代及以前,並無“漢服”一說,比較接近的正式指代名稱是華服,顧名思義即為華夏族的服裝。今天我們所說的“漢服”,在學界眼中更多地是指中華民族服飾的集大成者。而復興漢服的要義,則應涉及這樣兩方面:一是中國經典服飾制度,包含漢服的配伍規則、穿戴儀式和穿用場景;二是在融合中發展的華夏(漢)民族的服裝造型,包括上衣下裳(上襦下裙)和“深衣”袍服兩大形制譜系以及首服、鞋履、髮飾、面妝和配飾等物化表徵。相比而言,只有對後者熟知到一定程度,才能對前者形成客觀的理解。,目前,在民間相對流行的漢服主要分漢、唐、宋、明四制。回顧歷史過往中的精美扮相,以女性服飾為例,有漢的深沉含蓄、唐的華美新奇、宋的質樸清新、明的柔和自然,各種制式都是在多種源頭文化交流中積澱的傳統服飾文化瑰寶,格調高雅、內涵豐富。,漢代服裝已形成交領、右衽、襟帶等基本結構特徵,漢代服裝中最具影響力的單品,要數深衣和上衣下裳。這兩類服裝在戰國時期已經成熟,均沿襲自商周以來形成的交領、右衽、襟帶基本結構特徵。西漢時期,男女同服的深衣多被用作禮服。由於當時褲子的形式還欠成熟,僅有類似現代褲裝中褲腿似的脛衣,為了蔽體,深衣衣襟角置有系帶可系在腰間,穿着時可將腰臀緊緊圍裹。為了方便着裝者身着深衣還能自如行走,漢人將衣襟設計為曲裾,從前往後、層疊纏繞。從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漢代彩繪木俑上看,他們身着的多為日常服飾的上衣下裳,前後兩個衣片被連綴在一起成為裙,也被用作男性內衣。時至東漢,一種被稱為“襜褕”的直裾長衣變得多見。深衣和襜褕最終都被放鬆量適度的直裾長衣所取代,也就是袍服。漢代流行外、中、內三層袍服穿搭,各層服裝領、袖等部位的緣飾逐層顯露,尤其是外衣在襟、裾處也有重彩緣飾。“衣作綉、錦作緣”也成為中國傳統服飾的固定標準得到延續,也奠定了中國服裝和西洋服裝相比更注重平面裝飾的基調。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信期綉曲裾深衣就是代表。,漢代的髮型、頭飾、面妝等也已很華麗,併為後世夯實基礎,只是在現存的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和記載有限。漢代女性髮式有推至頭頂、分至兩邊和垂至腦後三種主要的髮式類型,包括墜馬髻、三環髻、靈蛇髻、一字髻、垂髻等。這一時期常見的細長眉形,一直流行到唐代桂恭弘=叶 恭弘闊眉出現之前。張騫通西域后從匈奴的燕支山帶回燕支(紅藍花),漢人婦女也學會將面頰塗抹得紅潤鮮美。在漢代最初被稱為“旳”的面靨,是以丹(朱紅色)在面部雙側對稱地點上兩個小點,作為月事來臨,無法接受天子、諸侯“臨幸”的暗號,後來也成為唐宋時期主流妝容。,唐朝裝束突出胸部、拉長腿部,為裙裝的設計創造良機,到了唐代,最常見女性服飾為短襦或大袖衫與長裙搭配,再加以半臂和帔帛。唐代短襦以對襟窄袖為主,領型富於變化,衣襟敞開免於系扣,袖長至腕掩蓋雙手;大袖衫衣長至胯以下,衣擺多披垂於裙身之外。這種裝束的腰線明顯高於人體自然腰線,突出胸部、拉長腿部,為裙裝的設計創造良機。唐代的裙裝絢麗多彩,不僅流行紅色的“石榴裙”“茜裙”,綠色的“翡翠裙”“翠裙”,還有以二色以上間隔拼接的“間道裙”。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女性木俑就身着間道裙。半臂類似現代服飾中的短袖衫,袖長於半臂之間。帔帛多以紗、羅等輕薄織物為原材料,自秦代就有,曾流行於魏晉,到了唐代盛行於後宮。一種橫幅較寬、長度較短,穿着時將中部披在肩頭,兩端垂於胸前形成各種造型。另一種帔帛橫幅較窄、長度較長,可將其纏繞於雙臂,举手投足間隨風飄蕩,動靜相宜。唐代女子為天足,女鞋中常見鞋尖上聳一片的高牆履、鞋尖上部有重疊山狀裝飾的重台履和鞋尖相對平緩的雲頭履。,由於唐代社會開放,婦女地位高,因此婦人的裝扮講究,髮型之繁多前所未見,面妝之新奇聞所未聞。唐代婦女的髮型主要分為髻、鬟、鬢三大類。以髻為例,當時廣為流行的就有樂游髻、歸順髻、百合髻、愁來髻、盤桓髻、驚鵠髻、長樂髻、高髻、義髻、椎髻、囚髻等近30種,除了漢代就有的墜馬髻,還有從回鶻婦女常梳髮式發展而來的回鶻髻;耳際之發和不同髮髻關聯又產生各種鬢,如蟬鬢、雲鬢、雪鬢、輕鬢、圓鬢等。另有在高髻上插小梳的習俗。於眉心處黏貼或描畫各種圖案的花鈿,是唐代女性面妝中最具特色者,多用金箔片、珍珠、魚腮骨、魚鱗、茶油花餅、黑光紙、螺鈿殼及雲母等材料製成。這些在著名的《搗練圖》中都多少可見。其他面妝亦各有千秋,有面若桃花比酒暈妝顏色略淡的桃花妝,淡雅施朱、以粉罩之的飛霞妝,以濃重的胭脂施於兩頰呈現酒暈之態的酒暈妝、清淡雅緻的檀妝等。由楊貴妃所施行的啼妝,原為漢朝大將軍梁冀的婦人所創,唐代啼妝先以白粉敷面,再將油膏塗抹於眼下,閃閃泛光的油膏犹如淚痕斑駁,呈現哭泣狀,令人頓生憐憫。可見,唐代開放包容的世風下,服飾體系也是標新立異的。,宋代服飾講求修長適體,為時人推崇的輕盈女子形象添彩,唐裝的旁征博引之勢在宋代出現了明顯轉折。“窄羅衫子薄羅裙,小腰身,晚妝新”這應是從晚唐五代開啟的審美新篇章。宋代服飾講求修長適體,婦女的日常服飾有大袖衫、褙子、半臂、襖、襦、裙、褲等,內衣主要有抹胸和裹肚。褙子也寫作“背子”,是宋代女服的基本款和通用樣式。褙子以直領對襟為主、多有加縫領,衣身纖瘦、衣長各異,腋下開衩,袖有寬窄。上至皇后、貴妃、命婦,下至平民、侍從、奴婢,不分尊卑都穿褙子。褙子在領口、袖口、大小衣襟邊以及下擺的緣飾勾勒出它的直筒廓形,是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視覺表現形式。與漢代的直線型廓形所代表的莊重不同,在宋代,無論命婦用作禮服的大繡衣衫還是最為普及的窄袖褙子,表現出的都是纖巧和雅緻,為宋人推崇的苗條、輕盈的女子形象添彩。從福州南宋黃升墓出土的牡丹紋羅鑲花邊窄袖褙子中,可見一斑。儘管造型相對簡練,宋代的男服和女服都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主要表現在服飾面料所選用的紋樣上。女裝的緣飾更為考究,多用印金、描金、刺繡和彩繪等工藝表現各類花卉及其組合,牡丹、山茶、梅花、蓮荷等是較為常見的紋樣題材。宋代時興“千褶”“百迭”裙等裙裝,一般的腰裙均為正常腰線高度,系以腰帶佩有綬環。其樣式可見中國絲綢博物館藏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一件腰裙。,宋代女性妝容以自然清麗為主,不似唐代誇張的濃妝艷抹。這一時期流行用翠鈿、珍珠、魚骨、花餅裝飾女性的面龐,多為裝飾眉心、兩側太陽穴、嘴角兩側酒窩處。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神宗后坐像的妝容就很典型。文人雅士在宋代獲得了很高的社會地位,頭巾是男性服飾體系中變化較多的品類。各種材質的頭巾,款式各異、名目繁多,對頭巾在明代士子儒生中的流行產生影響。趙孟頫筆下戴着方筒形巾帽的蘇東坡,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深入人心的經典文人造像。,明代服裝的基本樣式既有對唐宋的因襲,也有對蒙元的借鑒,明太祖在立國之初,便下詔“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恢復漢族禮儀與習俗,制定新的冠服制度,其中包括命婦冠服,涉及各品級命婦的禮服、常服和霞帔。政府將服色、紋飾和配飾作了明確規定,不同身份等級的人群有着對應的着裝規範。上文所提到的男性巾帽,發展到明代品種豐富,有方正的巾子名曰“四方平定巾”和六片材料拼合而成的“六合統一帽”,表現出特殊的政治寓意。明代服裝的基本樣式既有對唐宋的因襲,也有對蒙元的借鑒。女性日常服飾主要有衫、襖、帔子、褙子、比甲、裙等。明代褙子形制與褙子大致相同。比甲為明代吸收的蒙古族服飾,與褙子形似,對襟無袖,長短與裙相當。孔子博物館即藏有一件月白色卍字如意雲紋紗比甲。男裝中有曳撒。從北京南苑葦子坑明墓出土的一件曳撒可見,這是帶有裙裝特徵的袍服,腰部兩邊靠近側縫處有集中細褶,與元代質孫衣存在一定的繼承關係。,在明代女性常見穿搭中,保留了上襦下裙的習俗,也有長衣短裙的搭配。女裙式樣多,有腰間細綴多褶的細褶裙、以將綉有紋飾的大小規矩條子相連而成的鳳尾裙、自身後圍向身前的合歡裙等。女裙色彩也很豐富,除了詔令嚴禁的明黃、鴉青和朱紅外,可以選用其他任意色彩。《岐陽世家文物圖像冊》中身着霞帔的曹國長公主形象讓人們看到,宋代的彩綉霞帔作為禮服在明代依然得到廣泛使用。明代還出現富有特色的雲肩,成為傳統女服中集功能性和裝飾性於一身的設計。雲肩本是服裝上裝飾肩部的定位紋飾,與帔子和披肩等相關,逐漸發展為獨立的單品,也成為嫁衣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明代民間女裝水田衣是一種草根藝術作品,用各色零碎錦料拼合縫製成服裝,因不同面料交錯形如水田而得名。水田衣的藝術效果與拼布藝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一直流行到清代。唐代以後,嬰戲紋樣開始流行,宋詞中的“紅衫百子圖”在明代找到實物印證,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灑線綉百子圖女夾衣就是一例。明清時期的工藝美術作品中也出現大量的百子紋樣,充分說明人們對多子多福的美好嚮往。,每種制式的漢服都有獨特魅力。正因如此,華夏(漢)民族才會在交流、融合、借鑒、吸收中沉澱精華,傳承發展。漢服對同屬漢文化圈的日本和朝鮮服飾也產生了巨大的輻射作用,日本服飾保留了較多唐代漢服遺風,朝鮮服飾更是受到唐制、明制漢服的雙重影響。如今,中國的年輕一代不再沉迷於對日潮韓風的追求和效仿中,而是理性投身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國潮破壁和漢服出圈的契機里,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不僅要復原原汁原味的漢服,體味前人的造物旅程,更要立足東方美學思想,着眼於當代生活方式,賦予漢服新生。,時尚潮流瞬息萬變,文化傳承任重道遠。現在和將來,漢服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永恆話題,也是傳播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篇章。,作者:蔡欣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