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註冊_換一種眼光,體驗六百年美的歷程

20

近日,“六百年之巨匠:來自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的傑作”正在上海浦東美術館展出。70幅經典繪畫作品呈現了從15世紀至20世紀西方繪畫藝術的發展脈絡。,欣賞這類時間跨度較大的藝術展究竟有哪些方式?請隨着記者的腳步一起去探索吧。,70幅畫串起6個世紀,海納百川的上海,有海納百川的藝術展。繼今年上半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之後,國際藝術大展紛至沓來。目前,滬上有四個世界級藝術機構的真跡展深受觀眾喜愛,分別是臨近尾聲的寶龍美術館“西方人物繪畫400年:東京富士美術館藏精品展”、東一美術館“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浦東美術館“六百年之巨匠:來自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的傑作”,以及UCCA Edge(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上海分館)“現代主義漫步:柏林國立博古睿美術館館藏展”。不久后,西岸美術館、久事美術館也將展出一批重量級的西方繪畫作品。,每一家藝術機構都有各自獨到的收藏眼光,它們以不同的主題和獨特的策展思路為觀眾“講故事”。展品的藝術性、展陳特色、觀展體驗等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着一個展覽的“觀眾緣”。正在滬上舉行的這些展覽可以說各具特色,從不同的角度帶領觀眾推開藝術之門,走進作品承載的歷史與文化之中。,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以下簡稱提森博物館)的收藏始於德國企業家奧古斯特·提森之子海因里希·提森。他於1926年完成了首筆重要購藏,此後持續購入不同流派古典大師的經典傑作。他去世后,其子漢斯·海因里希接手了這一事業。1992年,提森博物館在馬德里開館,不久后其藏品被西班牙政府購藏。提森博物館與普拉多博物館、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並稱為西班牙馬德里的“藝術黃金三角”。,此次來滬舉辦“六百年之巨匠”展是提森博物館第一次在西班牙境外大規模呈現其館藏繪畫真跡。展覽一共展出了70幅西方經典繪畫作品,時間跨度長達6個世紀,涵蓋肖像、風景、靜物、風俗等題材,8個展覽空間以時間為順序依次展現了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現當代歐洲及美國繪畫藝術的圖卷。,藝術從來沒有標準答案,看展的方式也可以隨心而變。在展廳按時間順序瀏覽完重要展品之後,記者又以展覽中數量最多的兩大題材——肖像畫與風景畫為線路,打破策展方給出的時間模塊,分別體驗了六百年來人物肖像畫和風景畫的變遷史。,從畫神到畫人,如果以人物肖像畫作為觀賞此次展覽的第一條路線,那第一站要看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拉斐爾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他的《年輕男子肖像》給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淡粉色的衣服、與之相呼應的粉色臉頰,以及男子的眼神。這件晚期作品被認為是拉斐爾在其最親密合作者的協助下完成的。拉斐爾一生追求在畫面中表現理想美,如今看來,這種美依然不過時。,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鮮少在滬亮相。《查理五世肖像》是一幅作於1553年的木板油畫,畫家老盧卡斯·克拉納赫是德國文藝復興的領軍人物,他通過細節展現了查理五世在當時的地位,尤其是胸前那串與哈布斯堡王朝相關的金羊毛勳章鏈環非常顯眼。藝術家用現實主義的風格再現了皇帝的面容,尤其是下巴和下唇令人過目不忘。,魯本斯的《維納斯與丘比特》是此次展覽的重要作品。巴洛克之美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有着明顯的區別。魯本斯擅長以令人目眩的筆觸製造出張力和豐富的色彩。《維納斯與丘比特》源自神話,是魯本斯敘事性繪畫中充滿活力和豐盈之美的代表作。畫中的愛神維納斯對着丘比特手中的鏡子凝視着自己,傳說她被兒子丘比特的金箭意外射中,這些箭立刻喚醒了愛情,而這道傷口也引發了維納斯對阿多尼斯的愛戀。,值得一提的是,在畫作一旁,策展方對畫面的四個局部進行了放大展示,並作了解讀。比如,點綴在維納斯右手腕上的珍珠象徵著女神誕生於海洋。畫面中的鏡子不僅創造了多重視角,還使畫面的空間得到了延伸。丘比特的翅膀則象徵著愛情的轉瞬即逝。,《撓痒痒》的尺幅並不大,卻十分有生趣。這幅畫作於1755年,是洛可可時期畫家彼得羅·隆吉的作品。這位意大利畫家以描繪家庭日常生活而聞名,他通過對人物與室內景緻的細膩描繪記錄了當時的社會風俗。《撓痒痒》中的牆壁與窗帘都是綠色的,透露着寧靜與祥和。畫面中心的女孩用手中的羽毛撓着身旁年輕人的臉頰,女僕在一旁觀看。畫家通過用色的對比“照亮”了人物,也捕捉了這有趣的瞬間。,馬奈被譽為印象派鼻祖,他的《女騎士》是提森博物館的重要藏品。這是一幅未完成的畫作,馬奈原本希望帶着它參加1883年的展覽會,可惜他還未完成便過世了。這幅畫的背景由鬆散、重疊的顏料和幾近抽象的筆觸繪製而成。女騎士頭戴黑色高帽,英姿颯爽,一身黑色的騎馬裝充分體現了馬奈對黑色的超凡表現力。一枚胸針只有寥寥數筆,光澤感盡顯。女騎士的皮手套也很別緻,據說這在當時非常時尚。,在此次展覽的人物肖像畫中,年代最久遠的是作於1464年的德魏登的《男子肖像》,而距今最近的則是1980年的拉斐爾·索耶的《自畫像》。跨越500多年,肖像畫從最初的表現神話、記錄真實,一步一步演變為畫家個人意志和觀念的再現。,內心的風景最動人,如果順着風景畫這第二條路線觀看此次展覽便不難發現,隨着時間的推移,畫家們從描繪神話故事到描摹自然風光,再到傳達內心風景的轉變。,《逃往埃及途中的休憩與風景》作於1518年至1524年。這幅小畫透着濃濃的歷史感,作者約阿希姆·帕蒂尼爾是16世紀風景畫的重要推動者。人物位於畫面的中心,畫家卻把他們畫得很小,真正吸引人的是周圍的風景,重疊的水平線條在草地、山巒、水體、小型建築和茂密的樹林中交替顯現,畫家還用樹梢、樹榦以及山脈等垂直元素豐富了畫面的構圖。冷藍和綠色調的使用,則凸顯了背景平面的景深。,勒伊斯達爾是17世紀荷蘭風景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擅長畫天空和雲,對後世影響深遠。在《須德海附近穿越農田的道路》中,他描繪了荷蘭一個海灣附近的村莊,一條通向村莊的寧靜小路構建出透視效果,遠處的塔清晰可見。藝術家對光線進行了精湛的處理,使陰影區域與被照亮的區域交替出現,正是這些對比使這幅畫充滿詩意。,卡納萊托的《從威尼斯聖維奧眺望大運河》描繪了18世紀威尼斯的盛景,也是此次展覽中給記者印象最深的風景畫之一,從用色到構圖都呈現出一種大氣、開闊的美感。這幅畫以通向聖馬可廣場的大運河風光為背景,右側前景是巴爾巴里戈宮,背景則是安康聖母教堂的穹頂以及海關大樓博物館。在畫面左側,藝術家詳細描繪了大柯內爾宮。這幅作品充分展現了卡納萊托最擅長的高視角以及精湛的技巧。,此次展覽中還有一件描繪威尼斯的作品,那就是普倫德加斯特在1898年畫的《斯拉夫人堤岸(威尼斯城堡區)》。這幅紙上水彩和鉛筆作品用後印象派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如同馬賽克般的圖景,色彩鮮明溫暖。畫面中的人物由快速短促的筆觸勾勒而成,儘管看不清他們的臉,但仍然能感受到他們在做什麼。,庫爾貝是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他曾說自己既不相信唯一的美,也不相信崇高的事物,而是以與大自然的邂逅作為唯一的靈感來源。此次來滬展出的《溪流》描繪的是法國奧爾附近的一條小溪。庫爾貝對陽光穿過樹枝灑在池塘水面的效果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生動地描繪了這片被稱為“黑井”區域的氛圍。他用蘸滿顏料的畫筆在畫布表面厚厚塗抹,甚至在某些地方使用了油畫刀塗抹顏料,最後形成了一幅質樸粗糲但又充滿活力的畫作。,隨着展覽來到1954年,喬治亞·歐姬芙的《來自大平原Ⅱ》中炙熱的色彩令人目眩。據說,歐姬芙希望呈現的是牛群在廣袤乾旱的平原上成群而過的景象,但她沒有用厚厚的顏料進行塗抹和細緻的描摹,而是將整個畫面簡化到極致。藝術家這樣描述自己的創作:“這些顏色只是從顏料管里擠出來,從紅色、橙色再到檸檬黃,這令我震驚,我不知道它會變成什麼樣子。”而最終,每個看過這幅畫的觀眾都會聯想到壯麗的日落。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