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如何保護?

20

1941年,張大千帶着學生、家人一行數十人踏上敦煌之旅。從對敦煌的認識,到對敦煌的再現,張大千從一個傳統的繪畫家轉變成借古開今的一代大師。,日前,由敦煌研究院和四川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研究”學術交流會在川博舉行。來自兩院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線上線下參与學術交流會,聽取課題組成員的專題研究彙報。,敦煌之旅對張大千繪畫風格影響巨大,早在2020年8月,川博就與敦煌簽訂了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戰略合作協議,逐步建立起敦煌學研究的西南地區學術陣地。川博副院長鍾玲回顧了與敦煌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簡要情況,並介紹川博“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研究”項目的工作進展。她感謝敦煌研究院對科研合作項目的高度重視與鼎力支持,希望川博參研人員把握交流機會、深入探討研究張大千在藝術和學術上的貢獻與成就,促進文物保護、展示、宣傳、文創開發和研學旅遊等方面的文博科研成果轉化,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職能和社會價值。,四川博物院收藏了張大千各類書畫作品共計600餘件,是中國大陸收藏其作品最多的文博機構。川博展出的一些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讓觀眾不出成都就能欣賞這座文化藝術寶庫,也能從畫作中看到張大千藝術風格的變遷。,奔赴敦煌之前,張大千的作品多為傳統尺幅,盈丈大作極少。日復一日地在敦煌藝術之爐中熔煉,張大千從中汲取到了豐富的養分,在大尺幅上重現了壁畫的氣勢。如川博館藏最大的張大千作品《勞度叉斗聖變》,長3.45米、寬9.25米,另一幅《觀無量壽經變》圖中光出場人物就多達百人,使用樂器多達百種,場面宏偉,氣勢恢宏。敦煌之行對張大千最大的影響,莫過於重塑了宏大雄強的繪畫格局。,臨摹壁畫為敦煌研究彌補了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作品,近六成捐贈給了川博,數量十分驚人。這些臨摹作品有何最新研究成果,保存現狀如何,未來怎樣加強文保工作?在川博首席專家、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侯世新的主持下,“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研究”學術交流會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屈濤、副研究館員趙蓉分別以《張大千隴右行跡與作品考實》《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研究成果》為題發言,川博的張凱、何東蕾等人彙報了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作品、創作歷史、保存現狀、病害分析及美育課程開發等不同類型的研究方向。川博首席專家魏學峰點評,本次學術討論會是近幾年來川博舉辦的學術水平最高的討論會,對課題拓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議。,絲綢之路與中西方文化交流領域的專家侯世新介紹,川博以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作品為橋樑,搭建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跨越時空對話平台,如今已經在學術研究、文物保護、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歲月更迭,敦煌有的洞窟漫漶不清,而張大千此前臨摹的壁畫為敦煌研究彌補了原始資料的不足。此外,川博以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為基礎開展美育課程體系構建,讓文物說話,讓中小學生了解莫高精神。未來,川博將持續聚焦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與敦煌學研究,探索臨摹敦煌壁畫的科技保護,推動敦煌學在西南區域的發展。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