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間,中原文化北風南來,長江萬里迤邐東會,勾欄戲台笙歌不歇。及至近代,西風東漸,海納百川,“海上梨園甲於天下”。一時間,上海灘上演藝繁榮、劇場林立,有好事者稱之為“中國的好萊塢,東方的百老匯”。,燈彩輝煌 笙歌喤聒,宋末元初,上海縣城東關一帶已有福建籍船運商人集資建造天妃宮,附設戲台。每有“海舶抵滬,例必斬牲演劇”,或逢三月廿三天妃娘娘誕辰,宮觀內外“燈彩輝煌,笙歌喤聒”。,元至正年間,松江府發生了一件蹊蹺事:有人半夜做夢被拘入城隍廟中,同行者四十餘人。他次日夢醒,回顧夢境不祥,鬱郁寡歡。於是,家人勸他去“勾欄觀排戲”散心。可他擔心血光之災,決定閉門不出。當日開演不久,勾欄棚屋忽然發出吱吱嘎嘎似要倒塌的響聲,觀眾聞風驚逃,稍後發覺無事,便陸續返回。不一會兒,戲棚轟然倒塌,四十二人殞命其中,傷殘無數……,這一故事雖有“宿命論”的附會,卻記錄了古代劇場“瓦舍勾欄”的珍貴信息:勾欄是圓形顛木構造的棚屋,可容納數百名觀眾。究其淵源,或是南宋臨安瓦舍的蔓延。,明太祖建都南京,滬上各州府縣城大興城隍廟並附設戲台,構成了功能複合的公共演出空間。彼時,松江府與嘉定縣文教興盛、戲劇繁榮。洪武三年,嘉定縣城隍廟戲台落成;永樂初年,上海縣城隍廟擴增戲樓。每逢時令節日、迎神賽會,或“盛設儀衛百戲,日夜遊街,或清唱演劇”。,萬曆年間,上海城郊再添兩座戲台:一是青浦城隍廟戲台,陳雲同志曾在此題字;二是松江東嶽行宮戲台,亦稱“飛塵台”。與之相鄰,楓涇鎮“上巳賽神活動最盛”,且“另架高台,聘邀梨園,歌舞達曙”。,乾隆二十八年,青浦朱家角城隍廟戲台落成,台上柱聯“築斯台悠也久也,觀往事夢耶真耶”水墨傳馨;嘉慶元年,閔行七寶城隍廟戲台落成,台口抱廈,八角飛檐,京昆笙歌餘音繞樑。,此外,上海、崇明、川沙等縣皆有天后宮,南匯、寶山、諸翟諸鎮各有關帝廟,另如松江岳王廟、寶山彭王廟、奉賢牛郎廟和南匯火神廟、蕭王廟、三王廟中,均附戲台。,康熙五十四年,上海商船會館在老城廂縣城東馬家廠落成;嘉慶十九年,增建兩層戲樓及兩廂“看樓”。時人讚歎:“一城煙火半東南,粉壁紅樓樹色參。美酒羹餚常夜五,華燈歌舞最春三。”隨後,泉漳、浙紹、寧波、徽寧會館戲台相繼落成。,這些戲樓耗資巨大、建築精美,優於鄉間廟台。凡有同鄉聯誼、同業議事或祭祀酬神、節慶典禮,“例必演劇設席”。其中遺存者,有清嘉慶八年增建之寧波會館戲台,又稱“四明公所”,現遷青浦大觀園內。,嘉道以降,昆弋新腔江河東下,市民文化生活內向化,隨之誕生了一批私家型、堂會性戲台、戲館、戲廳:,一是家祠戲台,如道光年間青浦趙巷方家祠堂、奉賢庄行莊家祠堂、徐匯龍華黃道婆祠等附屬戲台,計有演劇者五十餘座;,二是私家戲館,如道光二十年寶山羅店老戲館和清末松江泗涇沈家戲館,實即私營性家庭劇場;,三是宅邸戲廳,如光緒十四年潘允端豫園昆班戲廳,一時人稱“雅麗”;隨後,華亭顧正心、陳大廷“爭尚蘇州戲”,滬上昆班家演盛極一時。,傳統戲場 新式劇場,近代以來,上海五方雜處、華洋共居,本土傳統戲場與西方現代新式劇場交鋒,出現了三類戲場。,第一類營業性戲園,當時的稱謂不一,有“園”“館”“軒”“樓”“戲園”“茶園”等種種名號。,同治六年,或因李鴻章剿捻成功、清廷統治危機解除,滬上社會政治穩定、文化向榮,滿庭芳、丹桂軒、蘭心戲院爭相開張,興起了第一波京式戲園的建設熱潮。至光緒中恭弘=叶 恭弘,京式戲園達五十餘座,更有“桂園觀劇”名列“滬北十景”之首。,第二類附屬性戲台,主要指寺廟宮祠、會館公所、園林宅邸、府署廳堂中的附屬戲台、戲樓、戲廳和酒樓、茶樓、書場的假座戲場。,祠堂戲台,近以李文忠公祠和黃道婆祠為佼佼。前者在徐家匯法華浜南洋公學附近,為紀念李鴻章而修,大殿對面設戲台,南洋、震旦、復旦公學藉此“合演戲劇”。,同鄉會館,近以浙寧、鎮江、江西、湖南、潮惠等為代表。現存三山會館,本來兩處:一為滬北三山會館,位於雲南路福州路口,現已不存。二為滬南三山會館,位於南市半淞園路。1927年,周恩來、王若飛在此坐鎮指揮上海市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張園,又名味蒓園,本是無錫張鴻祿私園別業,“滬上園林,當時推為巨擘”。光緒十一年,闢作公共花園和遊樂場,開設書場、舞廳、電氣屋和“海天勝處”戲台,常演京昆、灘簧、魔術、電影和華人新劇。,光緒二十二年,李鴻章來滬“假泥城橋迤西張氏味蒓園內之安塏第大洋房,肆宴設席……並召丹桂菊部演劇侑觴”。光緒三十二年,上海報界立憲祝典,在此邀請“海上名伶潘月樵、夏志皋等演《愛國青年》”。,宣統元年,猶太地產大亨哈同藉此營造“愛儷園”,並仿中國傳統廳堂樣式建“天演界”戲台,京昆名伶票友對其情有獨鍾,昵稱“海上大觀園”。,第三類新式劇場,主要三種:一是專營性的戲劇電影演映場所;二是綜合性的演藝娛樂場所,如音樂廳、音樂場、歌舞場、雜技場、魔術場、馬戲場、拳擊場等;三是假座性的公共活動空間,如禮堂、學堂、總會、青年會、俱樂部等。換言之,泛指近代海外舶來的西式新型演出場所。,蘭心戲院,時稱“蘭佃姆”,初在圓明園路,同治六年開幕,是中國第一座木質構造西式劇場,四年後焚毀;第二代“蘭心”遷至博物院路,“院內宏闊,層樓整飭,華麗奇巧……台後能隨戲樣照而成景”,是滬上首座磚石結構、布景天幕的標準鏡框舞台。,至於滬上首家影院,則說法不一:一說幻仙戲院。1903年,有華人在泥城橋西“搭一席棚,外圍鐵皮,專演電光影戲”。一說虹口活動影戲院。1908年,西班牙人在乍浦路溜冰場以鉛皮搭建,俗稱“鐵皮房子”。,跑馬場,或稱跑馬廳,有三座:第一座於1848年落成,時稱“花園”“公園”,位於大馬路界路;第二座於1854年落成,又稱“新公園”“新花園”,在浙江中路永安公司一帶;第三座於1862年落成,即今上海人民廣場,“周圍十餘里,圍以欄干,填以砂土,細草芊綿,一望無際”。,海上風來,梨園花開。這些新式劇場,不僅為傳統演劇和地方小戲提供了庇護之所,而且為新劇、文明戲創造了生存空間,豐富了上海演藝生態圈,推動了上海劇場革新。,上海繁華 甲於全國,辛亥革命成功,“上海繁華,甲於全國,娛樂場所,到處都是”。,1908年,為了京劇革新和振興華界市面,丹桂世家夏奎章門下三子及其弟子潘月樵聯合愛國紳商籌建“新舞台”,時稱“十六鋪外灘新造樣式特別改良戲院”。這是中國第一家新式京劇舞台,標志著上海進入現代劇場時代。,十里洋場,風雲際會。這裡是共和革命的陣地,又是紅色文化的搖籃;這裡是大眾戲劇的故鄉,又是左翼文化聯盟的戰場。,1911年11月4日,“新舞台”組織伶界商團敢死隊攻打製造局。潘月樵身先士卒、立下首功,被委任為軍政府調查部部長。其間,孫中山多次到“新舞台”開會、演講等,還親書“現身說法”“急公好義”匾額饋贈,並制“警世鍾”幕帳一面予以褒獎勉勵。,任天知是新劇的奠基人。他能編會演,組建進化團,開創“天知派”新劇,喜歡在演出中穿插議論、發表演說、宣傳革命。1911年,在張園“東南光復紀念大會”上,進化團應邀演出《黃金赤血》《共和萬歲》,宣揚革命精神與共和思想。,陸鏡若是新劇的“苦行僧”。他是戲劇全才,曾與李叔同合作春柳社,又與王鐘聲創辦文藝新劇場,后與歐陽予倩組織新劇同志會,還與張靜江籌辦春柳劇場……為了喚醒民眾,他毅然辭去都督府秘書職,義無反顧投身職業演劇,不幸積勞成疾,英年早逝。,20世紀20年代末,面向無產階級大眾的普羅戲劇運動萌芽,田漢是其間的先驅。1927年秋,田漢在排演《名優之死》時,因無錢租劇場,只好假借九畝地梨園公會大廳,請人通宵趕工搭建“帷幕舞台”。同年冬,上海藝術大學籌辦“魚龍會劇場”,田漢打通洋房客廳、利用飯廳門框搭起一座“窗洞舞台”。翌年春,田漢籌辦南國藝術學院,將石庫門廂房改成“室內舞台”……,夏衍是左翼“劇聯”的幹將。1930年春,上海藝術劇社在上海演藝館(東方劇場)公演《西線無戰事》,夏衍不僅擔任舞台監督,親自指揮推台換景,還憑藉電工特長,設計製作燈光。,這一時期,左翼戲劇運動熱火朝天。大家因地制宜、因陋就簡,不辭艱苦、四處巡演。1931年春,持志劇社、大夏劇社的同志們帶着布景(布條軟景)、服裝、道具、燈光器材、化妝品,冒着風寒,踏着雪地,“向大夏大學進發”;1931年冬,金山率領藍衣劇社前往滬北鐵路職工子弟學校義演,工人師傅利用枕木在機房前搭了一座五尺高、兩丈見方的“赤膊台”;上海女青年會開辦女工夜校,定期組織紡織女工排演話劇,或借男、女青年會禮堂演出,或到露天廣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抗戰期間,滬上戲劇人堅持愛國救亡,最終迎來勝利之光。1945年12月,上海市立實驗戲劇學校成立,田漢欣然提筆為校歌作詞:“大地重光,江海浩蕩!在東方巨港,艱難締造了戲劇教育的巍峨殿堂!”,作者:賢驥清 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
03
2023.01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018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