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團扇之美:東方文化的綽約風姿

20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一首漢代班婕妤的《怨歌行》,借用一把團扇的命運,比喻自己不得寵的悲慘遭遇。雖說詩作散發著哀切悲傷的氣息,但從中不難看出,團扇象徵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團扇,有着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東方之扇,是中國扇文化中璀璨的瑰寶,其中蘊含了濃厚的中國特色、中國韻味和中國情感,積澱着深厚的東方傳統文化。如今,走進成都博物館三樓特展廳,就能看到眾多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廣府外銷扇。在18至19世紀的清代,這些扇子風靡歐美,因色彩艷麗、材質多樣、紋飾繁美,在西方貴族中盛行一時。,而在眾多做工精細、典雅古拙的精緻工藝扇里,團扇是常用扇型之一。在展覽的最後一個單元“中國風尚”中,就展出了大量獨具“中國風”的團扇。透過一把小小的方寸美扇,人們得以看到璀璨而綿長的中國扇文化,更能看到團扇之美。,團扇之美,搖曳出古代工藝的精湛極致,“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這是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江淹描寫團扇的詩句。團扇,又稱“宮扇”“紈扇”“合歡扇”。古人寄情於物,將團扇喻為圓月,更在扇中寄託了團圓的寓意。所以,早期的團扇形狀主要是明月般的圓形,但隨着歷史發展,慢慢衍生出了種類繁多的扇子造型。常見的形狀有正圓、長圓、長方形、腰圓形、六角形;還有以花卉的花瓣為造型的,如葵花形、梅花形、百合花形等;異形的扇子有桃形扇、彎頭扇等等。,清王廷鼎在《杖扇新錄》中記載:“近世通用素絹,兩面綳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圓、腰圓、六角諸式,皆倩名人書畫,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類。名為‘團扇’。”可見除了造型多樣,扇柄的材質也是種類豐富,有用湘妃竹、象牙、黃楊木、玳瑁等等。,同時,隨着材質工藝的更加完善進步,扇面的材質也越來越豐富,多為絲、絹、綾羅之類的紡織品,可以刺繡繪畫、作詩題字。宋朝時期,扇面書畫風氣盛行,由此形成了扇面畫的歷史發展高峰期。至清代時,在絲織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緙絲工藝也被運用到團扇上。工匠們將緙絲與刺繡、彩繪等多種工藝結合,為團扇賦予了獨特的藝術美感。,譬如,成都博物館展覽中的一柄“花蝶圖緙絲木柄團扇”,就將團扇的工藝之美髮揮到極致。該扇呈葵瓣形,扇面緙出菊花蝴蝶團,底部鑲倭角形護托,綉荷花如意圖,中部柄梁有龜背萬字紋,細細觀之,扇面緙出菊花蝴蝶,燦爛如金。由此扇可見,團扇深受歷朝歷代蓬勃發展的工藝影響,也展示了中國匠人卓絕的智慧和鬼斧神工的技藝。,值得一提的是,在蜀地之上,也出過名滿四方的名扇——桐花鳳扇,此扇以在紈扇上繪製一種小鳥“桐花鳳”而得名。唐代政治家李德裕在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時,曾作《畫桐花鳳扇賦》,對此扇大加讚賞,他在賦中寫道:“美斯鳥兮類鴆鸞,具體微兮容色丹。彼飛翔於霄漢,此藻繪於冰紈。雖清秋之已至,常愛玩而忘餐。”至宋時,成都有十二月市,五月即為“扇市”,聞名天下的川扇大多匯聚於此,再銷往天南地北,可見古時四川制扇業的發達繁榮。,團扇之情,道盡幽怨美人的哀愁,在古代,團扇不僅可以搖動生風,在夏日中納涼避暑,還可用於遮面障羞、拂掃浮塵、驅趕蚊蟲,是須臾不可離手的雅物。晉代女詩人桃恭弘=叶 恭弘《團扇歌》之三曾寫道:“團扇復團扇,持許自障面。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可見,古時女子以扇障面,掩飾自身的羞怯;又或借扇掩面而笑,頗具一番含蓄的風情。,從古至今,作為團圓美滿的象徵,團扇上的圖案大多有着吉祥寓意。比如此次展覽中的一柄“鳳鳥花蝶圖綢面象牙柄團扇”,以點翠鳳鳥、花鳥紋和花蝶紋寓意吉祥如意。另一柄“人物圖紙面竹柄團扇”則在芭蕉式扇面上描繪“劉海戲金蟾”的民間故事,寓意財源興旺、幸福美好。,可是,倘若翻看歷代文人墨客們書寫團扇的詩詞歌賦,又難免感受到其中的怨懟之情,因為團扇多為女子所用,於是古往今來以團扇為題的文學創作,總是與女性命運相關。其中,最為出名的應是班婕妤的《怨歌行》,一句“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道盡後宮女子的悲哀。,而在唐代詩人筆下,團扇亦多與幽冷孤寂的深宮圖景相聯繫。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團扇歌》,借團扇寫下了宮女年老色衰遭君主拋棄的故事,並借之婉轉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之志。王昌齡筆下的“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也表達的是失寵宮妃的苦悶幽怨之情。所以,詩人所敘述的團扇故事里,總是關於幽怨的美人、騷客的不得志等意象,借用團扇的“團圓”之意,反襯出在現實中的失意。,“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一把玩轉於手中的團扇,不僅呈現出匠人們的精湛工藝,從中折射出時代的審美意趣,更展示着中國傳統扇文化的源遠流長。如今,在天府之國,人們可在成都博物館中一窺外銷扇的“輝煌時代”,體驗一場關於扇子的視覺盛會。據悉,該展覽將於3月31日閉展,想前往觀賞的觀眾可得抓緊時間。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