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夏至楊梅滿山紅

20

我第一次吃楊梅已是20歲出頭的年齡了。也許你會說,楊梅非稀有,也不名貴,怎麼會到這個年齡才吃到呢?倘若站在我那個時代,就會覺得是最正常的事了。我家在錢塘江南岸,圍墾出的全是沙地,只能種棉麻。偶爾植幾株楊樹、柳樹、苦楝樹。至於果樹,極個別人家種在自留地上,只有兩種——桃樹和紫葡萄。,1976年夏天,我即將師範畢業,和另外五個人被安排在所前山裡王高中實習。這樣安排一是因為山裡王高中缺少好幾個老師,正在四處求助;二是我們實習小組裡有個叫杜家軍的同學就是山裡王大隊的,他的父親還是大隊幹部,便於對我們生活的安排和照顧,杜家軍也被指定為組長。我們4月初到學校,到后的第三天,六個實習生就直接頂班上課。到6月下旬,學校負責人對我們說:你們離校這天到山上採摘楊梅和桃子,由你們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然後每個人帶一籃楊梅和一籃桃子回家。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個月,大隊領導看到你們的實習相當积極,幫了學校的大忙。,一聽讓我們自由採摘,不但可以敞開肚皮吃,還能帶回,這簡直是特大喜訊。實習前,我們聽說過所前是山區,山上有水果,可到底有什麼水果、有多少,一無所知。問杜組長,他說,主要是楊梅、桃子和李子。至於面積,他也說不清,只是說,東一塊西一塊,散在幾個山坡上。於是我們開始等待這一天的到來,至於教學工作,當然更加賣力了。,終於等到採摘了。這天一大早,我們先打理好行包,打掃乾淨房間,吃過早飯後,到學校向老師和學生告別。然後在杜組長的帶領下,每人拎着大隊統一發的兩隻圓形竹籃,蹦跳着向山上進發。這時的激動與興奮真的無法言表。低坡處偶爾也有幾株桃子和楊梅,杜組長說,到山頂上去,那裡的個大又好吃。可有位女生,怎麼也忍不住,幾次斜出山路,隨手撩一個嘗嘗。到了山頂,果真樹大個大。那楊梅,滾圓鮮紅,一個個緊挨着,尤其是樹梢的那幾顆,特別惹眼。那桃子,都小碗似的,半顆紅艷半顆泛黃。,吃過幾粒楊梅后,我們都感覺到越是樹梢端的楊梅個越大,越鮮甜。所以,都蹦着跳着想摘頂峰楊梅。問題是,手和腳都不夠長。用樹杈勾拉,也無濟於事。最後只好搭人梯、疊羅漢,但兩個女同學可犯難了。杜組長本來就是山裡人,又是組長,他拍板,他採摘的頂峰楊梅全部分給兩位女同學。後來我們明白,杜組長雖說從小就在山裡長大,可楊梅也吃得不多。那個年代,山上凡能種糧食的都得種糧食,種楊梅太奢侈。採摘一個多鐘頭后,每人都吃得脹脹的,每隻籃都盛得滿滿的。有人說,這楊梅,要是能像踏蘿蔔乾那樣用腳踏實,肯定能多裝一半!12點左右,我們回到住地。組長問:想不想吃中飯了?大家使勁地晃了晃腦袋。,除了組長外,其餘五人都說早點回家吧,意思自然是讓家人早點嘗嘗楊梅。從所前到蕭山縣城,直線距離也就十來公里,可那時,沒有像樣的公路,汽車不通。所前本地人進出靠自行車或步行,外鄉人就靠輪船。城裡西門菜場邊有個碼頭,可乘船到所前公社,上下午各一班。那輪船,就是裝了柴油機的木船,突突突地,一路走一路冒黑煙,沒有兩三個小時是到不了的。記得那天我們五人,肩上各背一隻行包,一手拎楊梅,一手拎桃子。坐的是一點鐘的船,到蕭山城區已經是4點多了。,一上岸,立即各奔東西。我家離蕭山城區還有十來公里。既無車也無船,就靠兩隻腳。為了讓我的兄弟姐妹早點吃到楊梅,我尖着心、咬着牙,一歇不停地趕。大約6點半,終於到家了。,這是什麼?我一放下籃子,9歲的弟弟撥開蓋着的山草問。我說,楊梅。能吃嗎?當然能。那要不要刨皮?不用。12歲的妹妹連忙插問,要不要燒過的?不用,是水果,生的就可吃。這時,我娘从里屋出來了,問我:這是不是楊梅?我說是,抬頭驚奇地望着她,意思是怎麼連你也不認識楊梅。娘說:我們沙地,山都沒有,怎麼會有楊梅?我立即給弟弟、妹妹和娘各兩顆,並說:直接吃,不用洗。弟弟張大嘴,立即塞了進去。我提醒他,裏面有核,很硬,當心牙齒磕落。吃完,弟弟說,真好吃。妹妹說,特別鮮甜。娘問:你怎麼弄來的?買的話,木佬佬貴,是不是?我把得到的過程講了之後,弟弟妹妹和娘都用神奇的眼光看着我,彷彿我是一個打了勝仗的了不起的英雄。,我連忙又抓起一把,準備再分給一人兩顆。娘立即勸止說,一人一顆吧!我不解,有一籃呢?留一點給爹和奶奶后,還有不少。娘說,鄰鄰舍舍也都沒嘗過,他們平時有什麼新鮮的,也送給伢的,毛桃啦、紫葡萄啦、黃金瓜什麼,我們不能吃過忘了。妹妹問:哪幾家要給的呢?娘掰起了手指頭。最後一合計,有11戶鄰舍要送。每戶送多少?總不能五六顆。娘要妹妹去摘些大一點的、沒有缺損的南瓜恭弘=叶 恭弘子來,要弟弟去灶頭拿一隻小碗,娘說,這樣吧,楊梅每戶一小碗,桃子每戶兩顆,用南瓜恭弘=叶 恭弘包好。,弟弟不吭聲,木木地站着。當娘一小碗一小碗量過去的時候,弟弟的那兩隻眼睛像要脫出來似的,一會兒看看娘手裡的碗,一會兒看看盛楊梅的籃子,看着看着,嘴巴越閉越緊,突然“哇”的一聲,號啕大哭起來,邊哭邊說自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娘停住,對弟弟說,不是還有不少呀,每個人至少也有一小碗可分呢。可是弟弟不依不饒,還是哭,自己沒有了呀!自己沒有了呀!娘走過去扶起弟弟,提着楊梅籃說:你看,還有這麼多,每個人肯定有一小碗。等一下分給我的一碗都給你。弟弟搖搖頭。我連忙說,等一下分給我的一碗也給你。我今天上午吃得太多啦,厭了,一點也不想吃。弟弟還是搖搖頭說:你騙我的,不會吃厭的。,我第二次吃到楊梅是什麼時候,已經記不清了。後來吃楊梅是越來越容易了。現在,楊梅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有的像乒乓球似的大,顏色也越來越多樣,白的、黑的、黃的。但從內心講,我最喜歡的還是所前楊梅。原因有三個:有些楊梅往往以甜為主,再兼以鮮、酸,其滋味主次順序是甜、酸、鮮,所前楊梅則是鮮字當頭,然後是甜和酸;第二個原因是所前楊梅色澤亮眼,雖然個頭不大,但它是近於中國紅的那種顏色,而且艷麗,還泛着微微的光,看上去特別誘人;第三個原因,那就是我第一次吃到的就是它。這同遊子往往特別懷念家鄉的菜,特別喜歡吃媽媽做的菜的道理一樣。,夏至楊梅滿山紅。楊梅季節馬上就要到了。我得早早地預約一下,到杜家村再去摘一次,飽飽吃一肚。對,一定要叫上曾為楊梅大哭一場的弟弟。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