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北京國際音樂節 在這裏“聽見”未來

20

,藝委會主席余隆(右)對話第22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年度藝術家杜韻(左)、周天(中),藝委會主席余隆(右)對話第22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年度藝術家杜韻(左)、周天(中),人才的培養有其時間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音樂節在2022年走過四分之一世紀,回首來時路,碩果累累。從指揮家、獨奏家、歌唱家、作曲家、樂團,再到音樂管理人,北京國際音樂節為中國音樂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和頂級的展示機會。也正是這一點,使得音樂節得以在眾多同類型藝術機構中脫穎而出,實現真正的專業化、國際化、職業化。對青年音樂家的扶持和提攜,彰顯着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膽識、視野和擔當。,膽識:信任不設限,試想,將一個蜚聲國際的音樂舞台交給初出茅廬的青年音樂家需要多大的膽識?這份過人膽識的核心,其實是信任,對青年人的信任、對其藝術視野的信任,以及對其未來發展的信任。在音樂這個需要薪火相傳的行業里,信任是一個優良的傳統。“公平地說,我們也是被信任才成長的,這種信任與支持是一種好的傳統。你可以設想當年何占豪、陳鋼創作《梁祝》的時候是什麼年紀。回憶我自己的成長過程,當年也是李德倫先生、黃曉同先生帶着我們學習了很多東西。”在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看來,這份薪火相傳,是他的責任,也是音樂節的責任。,1998年,尚未畢業的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學生楊洋就接到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邀請,與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師恩里克斯·何塞合作登台首屆音樂節的舞台,開啟職業生涯。2000年,楊洋擔任指揮與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多位新銳音樂人合作帶來一場以現代實驗手段向巴赫致敬的演出。2001年,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奧運主題音樂會,楊洋勇擔重任,執棒中國愛樂樂團,用音樂為奧運獻禮。逐步成長為當下中生代指揮中佼佼者的楊洋,成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常客,並多次在重要演出中執棒。,2002年,早在郎朗旋風席捲全球之前,北京國際音樂節就曾邀請其登台,與指揮大師洛林·馬澤爾麾下的紐約愛樂樂團合作名曲“拉二”。2007年,郎朗在音樂節10周歲盛宴上與7個樂團合作演出8場,一共彈奏10支協奏曲,成為當屆當之無愧的明星。,2009年,剛從德國柏林音樂學院指揮專業畢業的年輕人林大恭弘=叶 恭弘接到電話,邀其與中國愛樂樂團及小提琴演奏家宓多里合作。又一次,音樂節向青年音樂家遞上了橄欖枝。這是中國愛樂樂團首次與80后指揮家的合作,音樂會大獲成功。次年,林大恭弘=叶 恭弘再次登場,獨挑大梁完成北京國際音樂節和波士頓歌劇院聯合委約並榮獲普利策大獎的周龍歌劇《白蛇傳》的亞洲首演,音樂節對青年音樂家毫無保留的信任可見一斑。,同年,北京國際音樂節邀請范·克萊本鋼琴比賽冠軍張昊辰進行獲獎后的國內首秀,開啟了張昊辰而後十餘年黃金的演奏家生涯。2011年,當時廣受矚目的聲樂新星沈洋登台音樂節,在馬勒逝世百年的系列紀念演出中,沈洋的藝術歌曲專場音樂會頗為亮眼。,2018年,第二十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新聞發布會上,余隆正式宣布卸任藝術總監,並將交接棒遞到了青年導演鄒爽手中。這一舉動不簡單是藝術總監一職的交接,而是音樂節將大力扶持年輕音樂人才的傳統從台前延伸到了幕後,通過內部“挖潛”的方式,培育和扶植新的藝術管理層領導者,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經過多年的成熟運作,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余隆先生的帶領下,勇於創新實踐,打造了一個與國際接軌,同時符合中國國情的管理體系,業已形成了完善的運營機制和人才儲備體系,嚴格遵循職業化運作方式,併為年輕人充分提供成長空間和平台。正是憑藉開闊的國際舞台視野,銳意的藝術探索精神和全新的理念,北京國際音樂節在鄒爽主導下,打造了別開生面、獨具一格的“新銳單元”板塊,大大提升了音樂節演齣劇目的多元性和前瞻性,持續為音樂節帶來新鮮藝術體驗。這一切之所以可能,就源自北京國際音樂節對青年人不設限的信任。,從郎朗、沈洋、張昊辰到楊洋、林大恭弘=叶 恭弘再到鄒爽,從演奏家到指揮家再到藝術管理人,這一串如今在古典樂界如雷貫耳的名字都出自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舞台。在見證他們今日藝術成就的同時,也不應忘記,是獨具膽識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對其的信任,為他們成功的藝術生涯打下了基礎。,視野:藝術不設限,北京國際音樂節在創立之初,就大膽將舞台交給這些具有藝術視野的青年音樂家,一如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所說:“年輕表演者的自信,需要從一次次的經歷中獲得。當他們在現場演出的實踐中,對不完美的部分有一種积極的認識,接受並且想辦法改變,這才是藝術中最珍貴的部分。”,2018年,北京國際音樂節的歌劇舞台一改往年重點上演19、20世紀經典劇目的慣例,而是全部挑選了新世紀誕生的當代劇目,成為了當屆音樂節最“新”的板塊。作為音樂節獨家委約作品,華人新秀作曲家王斐南與藝術總監鄒爽合作,將蒙特威爾第晚期文藝復興和早期巴洛克風格的《奧菲歐》打造成一出沉浸式歌劇。在2021年上演的歌劇《浪子的歷程》中,由青年歌唱家組成的實力陣容中,青年歌唱家韓音培第一次飾演芭芭這一高難度角色。在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舞台上展示着中國歌劇新興力量。,2019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再度展現其超前的藝術視野和銳利眼光。當屆同時亮相音樂節舞台的作曲家周天和杜韻是青年華人作曲家中的佼佼者。2017年,杜韻曾憑藉歌劇《天使之骨》拿下普利策獎,這部聚焦社會現實的歌劇展現了杜韻作為一位藝術家的當下意識與“入世良知”,她通過藝術的方式將聲樂和器樂元素以及廣泛的音樂風格融入到這則現代社會寓言中。周天,作為格萊美作曲家第一位華人被提名者,是21世紀全球文化多元主義的典範代表。王斐南、杜韻、周天等青年作曲家的創作極具國際視野,作品中多體現出多元音樂語彙的融合,代表着中國音樂乃至全球古典音樂的創作方向。,余隆說,“北京國際音樂節要為每一代作曲家提供機會。對於今天的作曲家而言,他們與世界藝術前沿是平行的。如果要說有偉大的中國作曲家出現在世界樂壇,可能就在這年輕的一代里。”,擔當:未來不設限,在膽識和視野之外,北京國際音樂節對青年音樂家的支持,更多是一份責任和擔當,肩負着青年音樂家的職業發展,承擔著中國音樂的未來前景。2017年起,即將步入第五個五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設立“雀巢杯——BMF青年音樂家獎”,迄今,數十位優秀的青年音樂家獲得這份榮譽,在獎項的加持下走向了更多的舞台。,2020年,為慶祝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北京國際音樂節在過往的節目策劃中邀請鋼琴演奏大師布赫賓德演繹全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和協奏曲的基礎上,全新策劃推出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全集。北京國際音樂節選擇在這一備受矚目的系列音樂會舞台,將年輕演奏家推上C位,由謝昊明、陳一歌、竺玟佳、王溫迪、張潤崯、黨華莉、蘇千尋、柳鳴、余振陽、林瑞灃等十位青年演奏家展現古典音樂名作的魅力,更展現年輕音樂家的活力。當屆的閉幕音樂會上,五位20歲的音樂家劉珅、於明月、林瑞灃、歐陽娜娜、鞠小夫與成立20周年的中國愛樂樂團一同演繹主題“我們生於貳零零零”,再度彰顯北京國際音樂節對音樂未來的擔當。,2021年,年僅20歲的哈恰圖良國際指揮大賽亞軍、青年指揮金郁礦攜手由其成立的成員平均年齡“00后”的新古典室內樂團登台北京國際音樂節,用其獨到的藝術眼光帶來多場精彩演出。,文/倫兵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