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北京“母親河”曾叫“無定河”!引水過程,一文揭秘

20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經常發生洪災。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便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廳水庫,並順勢而為,將永定河水引入京城。在興修水利的年代,為了疏浚整治永定河河道,北京曾舉全城之力,軍民齊上陣。當因持續乾旱造成河道生態退化、揚沙嚴重時,北京又根據城市發展需要,恢復永定河的生態系統,並與津冀晉攜手建設綠色生態河流廊道。“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如今,童謠里山水相依的昔日美景正在重現。,永定河水成功引進北京城,歷史上,永定河經常發生洪災,最早名為“無定河”。新中國成立前的30年裡,永定河下游就發生過7次大決口,受災面積最大的一次達到2000多平方公里。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項大水利工程就是在距北京市區100公里處的永定河上遊興建官廳水庫。,據北京日報1954年5月14日4版《官廳水庫全部工程勝利竣工》記載,官廳水庫工程於1951年10月開工,得到了蘇聯水利專家的幫助和全國人民的支援,光建設者就有4萬多人。1954年5月,官廳水庫工程竣工,這個懷來盆地上230平方公里的人造湖成為一座巨型山谷水庫。同時,官廳山峽進口建成一座45米高、290米長的攔河壩,切斷了永定河洪水的去路。,官廳水庫的建成,不僅令洶湧的洪水得以馴服,也讓永定河水引進北京成為可能。,昔日,北京的水源主要是井水和泉水,因為水量有限,能喝到清潔水的人很少,1949年全市使用自來水人數只有63萬多人。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大力發展自來水事業,截至1954年10月底,全市使用自來水的人數便增加到215.5萬多人。但是,當時首都的進一步建設特別是工業建設需要大量用水,可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水源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官廳水庫的建成,克服了永定河水暴漲暴落和含沙量巨大這兩大弊端,也為引永定河水進北京創造了有利條件。,1954年,市衛生工程局開始設計引水路線,並在模式口附近的山上鑽探隧洞。1956年1月,永定河引水工程正式開工。此後的一年中,工程的建設者們挖出了360多萬立方米土方,建起了長25公里的渠道,開鑿了長705米的模式口隧洞,在三家店建起了巨大的攔河閘……1957年4月24日,噴吐着浪花的永定河水,穿過三家店的進水閘門,鑽過模式口隧洞,曲折蜿蜒地沿着新建的渠道,流進了北京城。,永定河水引進北京后,玉淵潭、紫竹院、什剎海、北海等湖泊的水量豐沛起來,城市環境面貌得以改善。經過植樹造林,很多河道兩岸變得綠蔭交織,成為市民遊憩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永定河引水工程促進了當時首都工業的發展,像模式口水力發電站,就因為永定河水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發電能力,每小時可為首都提供6000瓦的電能,比同等能力的火力發電每年至少可以節省工業用煤2500萬噸。(1957年4月25日《北京日報》2版,《千年宿願終得償 永定河水引進城》),全民參与河道疏浚整治,官廳水庫建成后,國家還沿永定河興修了一些中、小水庫以及水閘、堤壩等設施,增強了抗洪能力。不過,到上世紀80年代,永定河從黃土高原帶來的大量泥沙長年淤積,使得有的地段河床比天安門廣場還高出30多米,官廳水庫的攔洪能力大大降低,再加上當時防洪堤壩和分洪設施標準也不高,一旦發生較大洪水,無法確保首都安全。,1983年11月,北京啟動了永定河防洪工程。這項工程是當時全市的重點工程,採取動員人民群眾參加義務勞動與專業施工隊伍施工相結合的方法來興建,分期分批啟動盧溝橋上游左堤加固工程、盧溝橋攔河控制閘及擴建小清河分洪閘工程,以及大寧水庫滯洪區擴建工程等。(1983年11月19日《北京日報》1版,《永定河防洪工程正式開工》)僅永定河左堤加固工程,國家和北京市就投入專款1700萬元。到1984年6月竣工時,盧溝橋上游14公里長的三個危險地段進行了加固並築新堤800米,左堤防禦洪水流量的標準由每秒7000立方米提高到每秒1.6萬立方米,北京城免遭洪水侵襲的安全係數大大增加。(1984年6月3日《北京日報》1版,《永定河左堤一期加固工程竣工》),上世紀90年代,北京掀起水利建設高潮。1992年12月6日,永定河治理開發戰役全線打響。這項工程包括:在三家店至盧溝橋河段內,疏挖河道,修築右堤,固定行洪斷面,提高防洪標準。同時,建設20公里濱河公路,新建4座橡皮壩形成水面,局部地段建成濱河公園等。對此,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號召廣大職工、學生、駐京部隊積极參与,12個有治河任務的區縣和計劃單列單位全力以赴,积極調兵遣將。開工儀式上,還成立了14支青年突擊隊。,由於成千上萬的首都軍民參加義務勞動,數百台大型机械晝夜奮戰,工程進展迅速。1993年4月,永定河治理開發一期土方工程勝利告捷,河道疏挖右堤填築土方500萬立方米,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月。(1993年4月8日《北京日報》1版,《永定河治理一期土方工程告捷》),經過一系列疏浚整治,到2002年,永定河的治理已經進入到堤防綠化改善生態的現代化階段,防洪標準不斷提高,堤防兩岸形成了200米寬的綠化帶。(2002年12月16日《北京日報》1版,《染作江南春水色》),一河串五湖打造百姓親水樂園,進入新世紀,北京城市發展對永定河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生態價值。,2010年2月,沉寂多年的永定河下游響起挖掘機的轟鳴聲,總投資170億元的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動工。由於持續乾旱,此時的永定河自三家店攔河閘以下已經乾涸了10多年,生態退化、揚沙嚴重,人們期盼北京的“母親河”經過改造后能從“無水河”變為景觀河,形成以水串景、水綠相間的綠色生態走廊。(2010年3月1日《北京日報》8版,《乾涸的永定河將現六大湖泊》),此次建設,因涉及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宛平湖和循環管線工程,又被稱為“四湖一線”工程。最先動工的是宛平湖和蓮石湖。那一年國慶節前夕,宛平湖率先蓄水,在京港澳高速兩側形成了近800畝的水面,斷流幾十年的永定河碧波蕩漾,重現“盧溝曉月”美景。(2010年9月17日《北京日報》2版,《又見“盧溝曉月”》)年底,“四湖一線”工程全部連通,地埋循環管線總長達20.6公里。(2010年12月7日《北京日報》3版,《永定河四湖水系一線通》),這期間,丰台、房山、石景山、門頭溝四個區對永定河沿岸進行了大規模綠化。為了保證四湖用水,水務部門還往河道中注入1.3億立方米再生水、雨洪水,使得四湖串起了269萬平方米煙波浩渺的水面。,2011年,永定河四湖一線循環工程泵站機組啟動,門城湖、蓮石湖、曉月湖、宛平湖四個湖泊的水通過泵站和循環管線,實現了在河道中“循環起來”,對於保持水質、營造景觀起到了大作用。(2011年6月9日《北京日報》2版,《永定河四湖實現水循環》),2011年9月底,永定河四湖景觀建設提前完工,成為本市首個大型河道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2013年,永定河“四湖一線”工程又添一湖——園博湖。,一河串五湖,一步一美景。水活岸綠的永定河,成為百姓的親水樂園。每逢重要節假日,前去遊玩的市民日均過萬。,京津冀晉攜手共建綠色生態河流廊道,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六河五湖”生態治理與修復。這“六河五湖”中,就包括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5地的永定河。,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制定《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提出逐步恢復永定河生態系統,打造貫穿京津冀晉的綠色生態河流廊道。次年春天,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啟動,京津冀晉四省市攜手,拉開了首次跨省市治水的序幕。,此後,北京開展了水源保障、沿河濕地、濱河森林、公園綠化、河道治理等數十項工程建設。天津實施了補水通道主槽疏挖工程。河北把境內418公里河段劃分成三類,分別開展高效節水改造、防護林建設、濕地修復等工程。山西大同啟動了御河孤山水庫至得大高速橋段工程,開展河道疏浚和生態修復。四省市攜手統籌,上下游、左右岸綜合治理,永定河逐漸恢復生機。,2019年,北京首次大規模引黃河水進京,開展跨流域生態補水,累計調水量達1.28億立方米。山西萬家寨水庫開閘放水,經冊田水庫、官廳水庫引水入京,再下泄至門頭溝珠窩水庫、落坡嶺水庫,最終通過三家店攔河閘流向永定河平原段。永定河上游130公里河段,在當年春夏重現碧波蕩漾。(2019年7月21日《北京日報》1版,《永定河初現百餘公里山水畫卷》),2020年夏天,官廳水庫生態補水出庫總量1.66億立方米,水頭最終到達天津市武清區,斷流25年的永定河實現全線通水。人們追逐着水頭,舉着手機,拍下這歷史性時刻。這條承載着京城古老歷史的大河,發揮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態效益,也首次檢驗了流域多省市協同的治河成效。(2020年6月4日《北京日報》13版,《母親河重生》),在北京段全線通水的基礎上,北京水務部門加快完成小紅門再生水、南水北調中線向永定河補水工程,使得永定河水源更趨多元化。2021年9月,永定河26年來首次實現865公里河道全線水流貫通入海。,水清,岸綠,全線通水后的永定河生態環境改善,野生動植物生態得到有效修復,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數據显示,永定河沿線累計調查發現高等植物375種、魚類40種,官廳水庫等重點區域鳥類達到348種。(2022年6月12日《北京日報》1版,《北京“母親河”重煥活力》),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到2035年,永定河綠色生態河流廊道將全面建成,屆時,永定河將恢復成為一條“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幸福的河”。(2022年10月21日《北京日報》9版,《永定河山峽段治理修復年底完成》)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