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_種地吧,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出意外

20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出意外。這可能是墨菲定律,更可能是種地得出的經驗。,從未想到,真人秀的鏡頭,已經抵近種地,而且深得觀眾喜愛。《克拉克森的農場》綜藝第一季和第二季,豆瓣評分保持9.6;《種地吧》綜藝豆瓣評分9.0。前者的同名圖書出版后,也成為豆瓣熱門非虛構類圖書。,種地,一件既親近又遙遠的事。現代人對它的概念,有些兩極分化,要麼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難困苦,要麼是“帶月荷鋤歸”的悠然閑適。其實,現代社會有了各種農用机械,所以種地不是100年前的樣子;而城市發展始終是為了讓生活更便利,所以也不要被文人的呻吟帶偏了。,以上兩者都不對。歸根到底,種地,是一個動詞,需要人類動手,需要老天幫忙,至於是不是嚮往的生活,仁者見仁。,比如,克拉克森原本以為經營農場不會太難,畢竟人類種糧食都有1.2萬年歷史了,這手藝應該早就刻進我們的DNA。在他的想象中,種地差不多算一種休閑活動,“也許只是做做樣子”,把種子撒到地里,天上下點雨,吃的就會長出來——他想得美。,從書的目錄中,就能看出克拉克森種地的不易:蔬菜危機,羊善記仇,到處都是水,唯獨我需要的地方沒有,我的莊稼怎麼了,我能攔住洪水嗎……這些毫無修飾的白描,構成一個大寫的“慘”。,克拉克森給農場取名“不足道”,因為它能創造的東西實在微不足道。他計算了一下,在那一年,他的農場大概能產出300噸小麥、700噸大麥和250噸油菜籽,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斤都會虧損。,做同一件事情,為了生活和體驗生活,會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讀過另一本書《土裡不土氣:知識農夫的里山生活》,作者是一對80後夫妻,擁有生物學教育背景。從2014年開始,他們在北京東北部介乎城市和荒野的淺山地帶,創建了一個佔地30畝,山、田、林、園、居齊備的家園,自耕自食、安撫雞羊、拜會鳥獸。,兩個年輕人承認,田園不是“桃花源”,每天都少不了付出辛苦:耕種土地、做飯燒炕、修葺屋舍、飼餵動物,甚至追趕“越獄”的羊、驅散進犯的豬……“里裡外外各樣的雜事,像打地鼠一般,總也沒個盡頭”。,無論是《種地吧》綜藝中,還是《克拉克森的農場》《土裡不土氣》書中,都與以往文藝作品所描述的唯美浪漫的田園生活不同。田園還是那個田園,但種地真正成為動詞,扎紮實實地種,不是蜻蜓點水、裝腔作勢的“體驗”;也別跟我扯什麼組CP,那塊地是你需要揣摩溝通的最大對象。,得承認,沖這一點,《種地吧》中那10個介於素人和藝人之間的年輕人就十分難得。單說其中還有3個人考取了拖拉機駕駛證,就打開了藝人再就業的新格局。畢竟,拖拉機駕駛的難度,克拉克森在書中也有描寫,“聽說這台拖拉機的前進和倒車擋位加起來總共有48個之多……老早我就數過,駕駛室里共有164個按鈕。結果等我掀開扶手,下面還有24個”。,當然,把種地這門古老的手藝寫成文字、搬上屏幕,不是真正的农民做的事,农民甚至不是這類作品的目標觀眾。這類作品的價值或在於,第一,展現了农民真實的生活;第二,讓離不開农民的我們每個人,理解這種生活;第三,傳達了一個總是被忽略的真理。,就像專欄作家克拉克森不靠種地為生,10個青年也終將回歸城市,這隻是他們生活的一段插曲。但這段經歷帶來的感受,一定與一夜爆紅的戲劇性和失控感完全不同。土地、陽光、雨露,在四季輪迴的時空中帶來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認真干一件事情,就一定會有回報。,儘管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克拉克森還是漸漸發現,這是一種十分美好的生活。夕陽西下,坐在他的拖拉機上,看着田野中的野兔、小鹿以及黃鶯,那種感覺令人陶醉。他以前可不知道,從這些東西身上竟能體會到如此純粹的快樂。克拉克森說,自己從來沒對任何事特別認真過,因為在他看來,活得有趣才是人生,但經營農場使他認識到,做一些正經且有益的事,同樣也能收穫快樂。,《土裡不土氣》中的兩個年輕人,也終究擁有了一個田園牧歌的家:每日推開房門,漫步在香草花園中,細碎的色彩鋪在腳下,映襯着頭頂大桑樹蔥鬱的枝恭弘=叶 恭弘。一邊是阡陌縱橫的田野,鮮亮的蔬菜綠意濃密;另一邊是近在咫尺的小山,長滿果樹與雜木,更在四季輪迴中展現着自然野趣,為生活注入無窮滋味……,至於那10個青年,要完成190天的農業勞作,掐指一算,進程尚未過半。播種、灌溉、施肥、收穫,不着急,慢慢來,種地這件事,沒法快進,就像我們的成長。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