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造詞狂歡的時代,《風吹半夏》這部劇幾乎被打上過所有貼邊的標籤:女性劇、創業劇、年代劇、工業劇……剝開層層繁複的包裝,《風吹半夏》的劇情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出:大姑娘半夏鍊鋼,民營企業的野蠻生長史。,從“女”到“大”,跳出“大女主”刻板印象,在這裏,並不願用“大女主”一詞去形容劇中趙麗穎出演的女主角許半夏。,在阿耐自己的創作脈絡中、在阿耐的小說被影視化的作品序列中,“大女主”已批量生產:前有《歡樂頌》安迪,後有《都挺好》蘇明玉,她們給乘上“她題材”紅利而扎堆量產的國產“大女主劇”打了個樣:“做事雷厲風行,工作不近人情,戀愛坎坷不平,要問為什麼,全怪原生家庭。”,套用這套模板的國產“大女主”,其重點往往在性別維度的“女”。性別議題可延展的話題非常多,作為“第二性”積年的不被看見,她們被支付的代價,她們所作出的犧牲,她們被家庭、觀念、現實所否定的個人選擇……這些未被深入挖掘和講述的故事,天然地在觀眾那裡同時擁有共鳴感和新鮮感。,《風吹半夏》的小說原著《不得往生》中,許半夏依然符合這個公式:母親不在,父親另娶,自己第一次婚姻的失敗。因自己出生而導致母親難產而死,被學中醫的父親起名為:半夏——因為在中藥里,生半夏毒。女主半夏磕磕絆絆長大,成為三人小組的老大,一身匪氣,頭腦靈活,官商之間游刃有餘,打拚出一片自己的天下。甚至,為了能夠與彼時場上的男人們周旋,讓自己吃成了200斤的胖子,以便於模糊性別身份。,有趣的是,在一個女性主義學者的研究中曾發現,“以瘦為美”的審美取向其實是一個非常現代的事情,大致出現在西方女性大量進入公共生活的20世紀初期。那位學者得出的結論是,每當女性在本不屬於她的領域內取得一點進步的時候,一種集體無意識就會運作起來,或直接或間接地削弱女性的權利。當女性進入公共生活,她被加上的一層枷鎖是與性別感緊密綁定的苗條瘦削。“胖子”半夏無疑印證着這一點。,而電視劇《風吹半夏》對小說素材進行了巧妙的裁剪和改動,讓女主半夏的故事重點不在於“女”——那些被虧欠的牢騷或苦水一筆帶過,她不展示傷口,也不反芻痛苦。整部劇沒有苦大或“愁深”的苦情感與緊繃感,節奏非常明快:許半夏回家問親爹借錢,不歡而散,她同父異母的妹妹正在室外練聲樂,用歡快的童聲唱着“小白菜呀地里黃呀”;許半夏威脅說不給的話就收回他們住的這套房子,全家打成一團,雞飛狗跳,只有妹妹繼續聲情並茂地唱着歌,聲樂老師誇獎說,你這遍感覺對了,“又憤怒又恐懼”。,半夏的特質在於“大女主”的“大”,這種成年人的品格是過去一眾“大女主劇”所沒能有效呈現的氣質:風物長宜放眼量。許半夏被點亮的主角光環:極高的情商,極強的行動力,清晰的條理邏輯,縝密大膽的思維,甚至有些賭徒的心態——這些品質往往是爽文男主的配置。,實幹家許半夏,“中女”的第四種打開方式,在半夏從黑海進鋼回來時,面對的首先是觀眾的質疑:陳宇宙和童驍騎都在用命熬,她又做了什麼?她做的是:在每一個該做選擇的時候,都做對了選擇,一半時運,一半膽識魄力。在實業商場上,觥籌交錯,察言觀色,長袖善舞。,這些品質不是體現在制式的“女版霸道總裁”妝造上:小臉、紅唇、眼角上揚帶點“凶氣”、墊肩套裝,而是化在劇中半夏每一次行動的選擇上。半夏的信條是,發展中的問題要通過發展去解決——拿到結果,以結果為導向去推動事情的解決。,至此,趙麗穎的女企業家給國產劇“中女”角色打開了一個新的想象:智慧型實幹家。過去熒屏上的事業型“中女”常常是三分天下:清冷精英型文藝中女,霸道女總裁,隨時隨地輸出金句的高知颯姐。實幹家的處事邏輯是真正的成年人,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她們在實戰的行動中不斷成長,與生活交手,輸少則算贏。,當然,這種“大”,並不只是在女主角一個人的描摹上下功夫即可成立,還需要群戲的成全。劇中配角的故事線,同樣是血肉豐滿的“真人”,他們有各自的缺點和局限性,也有着真實的生活邏輯。老大哥伍建設相信“一個穩固的大後方是男人的一張名片”,但也希望兄弟能安穩過好日子;馮遇是一個心無大志還要包小三的贅婿,確實也是一個心軟的老好人。,劇中的人有各種訴求、慾望、心結,也推動着他們做了各種光怪陸離的選擇,最終走向自己的命運。半夏的命運起伏,首先在時代的風向上。愛情的濃烈與輕微,命運默不作聲但不可抗拒。她最終的選擇給出我們的答案是:真誠本身就是道路。或許在短期內會有通過各種手段暫時勝出的人,但人生是一場“無限的遊戲”,價值規律終會回歸,只有真誠才是成功概率最高的方式。,直面大時代,有野蠻生長,有混沌悲壯,“風吹半夏,許半夏的整個商業生涯都是在變動的時局中借風而上,她曾經那麼熱烈地盼望和享受着風起帶來一切機遇。但風並不總往一個方向吹,大颱風將至,飛至高處的人也會受到最猛烈的打擊。”有觀眾這樣言說“風吹半夏”劇名讓她後知后覺地感悟到:初看確實沒有《不得往生》和《野蠻生長》那種直面混沌的悲壯,但臨近結局倒是生出一種更殘酷的宿命感。,《風吹半夏》的“大”還在於,鏡頭對準的是一個大時代,經濟轉型期商業化進程,異域文化集中湧入,未來的、國際的作為新風尚被迎來。90年代充斥着野蠻生長的生機,這個以增量命名的時代既匱乏又豐腴,匱乏在於“從前是無知無求,而此刻卻是知而待求、其路迢迢”;豐腴則在於,對未來包蘊的可能性,人們迫不及待要憑一己之力讓每個人更加幸福。,大時代創業史的故事,在今天被不斷地重溫、講述,不獨《風吹半夏》《大江大河》,甚至還有去年贏得下沉市場的創業爽劇《星辰大海》。一定程度上,這都源於一種典型的中產階級文化的視角——中產的懷舊,將90年代標定為城市化景觀的起點,是對城市化過程中人文的、商品的、城市的價值的懷念。
22
2022.12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008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