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品茶”,賈母接過妙玉奉上的茶,隨口問了一句:“這是什麼水?”妙玉答道:“這是舊年蠲的雨水。”,陸羽的《茶經》把山水、江水、井水評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的山水指的是緩流下來積於潭池之中的泉水。說到泉水,中國幅員以內不只有山泉,還有平地泉甚至水底泉。例如泉城濟南就號稱“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再如著名的南泠水,泉眼就在揚子江的水底。後世雖公認泉水為最優之水,但具體到某處某泉,則又生出許多的紛爭。直到乾隆皇帝用他的那個“小銀斗”作為權威量具品評天下泉水,才算有了服眾的結論。,妙玉口中“舊年蠲的雨水”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說到,李時珍《本草綱目》把水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天水”,一類是“地水”。細分的話,“天水”還要分成13種,“地水”還要分成30種。,“地水”分成30種,多不多呢?細細想想,也不算多。因為無論是山水、江水、井水,還是各種泉水,由於各自的條件不同,例如地形、地貌、氣候等差別很大,所以細分下來,可能30種都不止。,雨水、雪水都是“天水”。分明是兩種,為什麼要分成13種呢?原來雨雪不僅因地而異,也因時而異。華夏大地幅員遼闊,南方的雨,北方的雪,不同的地理環境便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天水”細分為13種並不算不合理。,蘇東坡推崇雨水,他的《東坡志林·論雨井水》有一段文字,說到雨水的好處以及如何收集雨水:“時雨降,多置器廣庭中,所得甘滑不可名,以潑茶煮葯,皆美而有益,正爾食之不輟,可以長生。”意思是說,下雨的時候,把缸、瓮一類的容器放在大院子當中,接下來的雨水甘滑無比。做什麼用呢?“以潑茶煮葯”。不僅好喝,對身體也是大有益處。常飲常用,可以長生。不過,蘇東坡雖重雨水,卻沒有細說是什麼季節的雨水。,李時珍《本草綱目》非常推崇春雨,說春天的雨是養人的。他對水很看重,認為“好水為百葯之王”。在13種“天水”之中,稱得上“好水”的就是春天的雨水。,有人說,不對吧,蘇東坡好像在他的《仇池筆記》中說到過“梅雨”。梅雨,指的是南方梅雨時節的雨。每年自二十四節氣的芒種后逢“壬”的那一天入梅,至“小暑”節后逢“壬”的那一天出梅,連續差不多一個月經常下雨。這個說法見於明代羅廩的《茶解》,原話是這麼說的:《仇池筆記》雲,時雨甘滑,潑茶煮葯,美而有益。梅后便劣,至雷雨最毒,令人霍亂。秋雨冬雨,俱能損人,雪水尤不宜,令肌肉銷鑠。梅水須多置器,於空庭中取之,併入大瓮,投伏龍肝兩許,包藏月余汲用,至益人。伏龍肝,灶心中干土也。,原來梅雨時節的雨水是最好的,出梅后的雨水就不好了。打雷天的雨水最不好,用了會生病。秋雨、冬雨包括雪水,都對人有害。接取“梅水”的方法,是在庭院中用各種器皿接雨,再裝入大缸。再把灶底的干土取出來一些,趁熱投入水中。然後包好、藏好,等到一個月之後就可以用了。用這種水,烹茶也好,煮葯也好,對人大有益處。投在水中的伏龍肝,是一味中醫常用的中藥。怎麼來的呢?舊時家家戶戶燒柴的灶下,正對着鍋底的那塊泥土,積年被柴草熏燒結成硬塊,取出之後颳去黑黑的積炭,就成了可作藥用的寶貝。醫書上多有介紹,說這東西具有溫中止瀉、止嘔甚至止血的功效。,但是,《仇池筆記》通部書共138條,並沒有明代羅廩的《茶解》所引用的這一大段話。倒是前邊提到的《東坡志林》中有過一段類似的文字,許是羅廩記錯了。,關於梅水烹茶,古人倒是多有共識。例如明代張源的《茶錄》說:“惟當多積梅雨,其味甘和,乃長養萬物之水。”明代無名氏的茶書《茗芨》說:“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后便不堪飲。”清代陸廷燦的《續茶經》說:“俗語芒種逢壬便立霉。霉后積水烹茶,甚香冽,可久藏。”清代詩人徐士鋐寫過一首《梅水烹茶詩》:“陰晴不定是黃梅,暑氣熏蒸潤綠苔。瓷瓮競裝天雨水,烹茶時候客初來。”說得很清楚,用來烹茶的,是黃梅時節用瓷瓮接下來的雨水。,那麼,是不是隨便用盛具把雨水接下來就可以了呢?還真有不太講究的人這麼做。例如,清代大學問家朱彝尊的兒子朱昆田有首長詩《碧川以岕茶見貽走筆賦謝》,其中有這麼幾句:“急喚丫髻童,穩支折腳鼎。連朝送梅雨,瓦溝瀉若綆。盛之滿瓮盎,舀取入瓴䚇。火活湯再沸,煎點在俄頃。”看這個意思,他不僅招呼小童在屋檐下支上“折腳鼎”,直接對着檐角的瓦溝接取流下的雨水,並且急不可耐地舀出來烹茶了。這比蘇東坡“置器廣庭中”省事兒多了,更比羅廩“包藏月余汲用”粗糙多了。,古時雨水比今天要乾淨很多,空氣當中除了灰塵,基本上沒有什麼重金屬以及化學污染物,但既然是“潑茶煮葯”用,這個水自然也要經過一番過濾才好。明代文學家鍾惺寫過一首《采雨詩》,詩前的小序詳細介紹了他的采雨之法:“雨連日夕,忽忽無春。采之瀹茗,色香可奪惠泉。其法用白布五六尺,系其四角,而石壓其中央,以收四至之水,而置瓮中庭受之。”他說,接雨的地方要選在庭院當中。用一塊大白布單子,把四個角吊起來,再用一塊洗乾淨的石頭壓在布心處,讓雨水傾瀉在白布上,集中在最低處漏下。白布下面擱上缸瓮之屬,接滿一缸,再續上一個缸。經白布過濾的雨水,再用白布罩上靜置收存。看看,這可就講究多了。,還有一點很重要,入梅后的頭場雨不可用,出梅前的末場雨也不可用。一個梅雨季節,去掉頭去掉尾,中間的雨是最好的。一般人家抓住時機接水,能接很多缸。存起來靜置一年,就成了“舊年蠲的雨水”。“蠲”字是去除的意思,有個成語叫作“蠲濁揚清”。柳宗元的《永州韋使君新堂記》裡邊有一句:“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把水中髒的東西去除之後,得到的就是一脈清流;把官場上的貪鄙之風遏阻之後,得到的就是廉政。,黃梅雨是好雨,接雨水的方法是好方法。那麼,雨水過濾以後,是不是馬上就可以用呢?不是,要靜置后才能用。經過靜置,水中的雜質完全沉澱下去,這時的水才是真正的好水。這個靜置的過程,就叫作“蠲”。,前邊說到過,陸羽不用飛瀑流泉,理由很簡單,雜質太多。而緩流的山泉流入小潭中平靜下來,便成為好水。這就是靠靜置,蠲除了雜質。所以,妙玉說的“舊年蠲的雨水”,就很好理解了。舊年就是去年,雨水不是當年接了當年用,一定要靜置。靜置多長時間呢?至少一年。待所有的雜質全部沉澱了,“蠲”得的自然是上好的水。,要用一年的時間存放雨水,是不是太久了?答曰:越久越好。清末陳作霖撰寫的《金陵物產風土志》里說:“雨水較江水潔,較泉水輕,必判分晝夜,讓過梅天,炭火粹之,疊換缸瓮,留待三年,芳甘清冽;所謂為憶金陵好,家家雨水茶是也。”,他說的要“留待三年”,可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主張,而是記述了當時南京人的普遍做法。其實不只是南京,江南各處凡有條件的家庭,哪家不都是大缸大瓮盛滿了“舊年蠲的雨水”?甚至是“留待三年”的雨水?與《紅樓夢》差不多同時的小說《儒林外史》,至少6處寫到烹茶,用的都是“上好的雨水”。細味這“上好”的意思,應該就是這種“陳年老雨”了。例如,第二十四回:“不論你走到一個僻巷裡面,總有一個地方懸着燈籠賣茶,插着時鮮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裡坐滿了吃茶的人。”再如第四十一回:“船艙中間,放一張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擺着宜興砂壺,極細的成窯、宣窯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遊船的備了酒和肴饌及果碟到這河裡來游,就是走路的人,也買幾個錢的毛尖茶,在船上煨了吃,慢慢而行。”,可見,當時的風氣如此。所以,賈母聽說是“舊年蠲的雨水”,端起杯子來就抿了一口。也就是說,她心下認為這個水是好水。不但茶可以接受,這個水也是可以接受的。
17
2023.06
本文链接:http://yuehairailway.com/?p=6535 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喜欢:点此查看RSS订阅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