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聯盟2號站_文學改編電影是吃力不討好?觀眾不必設硬性規定

20

上周末有兩部電影上映:《沙丘》和《第一爐香》。都是名著改編,都有超豪華的明星卡司助陣,都廣受粉絲的關注,不過,也都有自己的困境。,對《沙丘》的評價,有些兩極分化。喜歡它的觀眾,認為它有恢弘的氣勢、酷炫的特效、美妙的音樂,更重要的是,電影的史詩感,很有原作的“味道”。,但也有不少觀眾被緩慢的節奏、沉悶的敘事“勸退”,在他們看來,兩個半小時的片長是一種煎熬,而這麼巨大的篇幅,也只講了一個太空版“王子復讎記”的故事。而且,還只講了一半。,《第一爐香》遭遇的非議就更大了。上映之前,主演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杜撰的“張愛玲語錄”,引來群嘲。上映之後,又因為電影過度強調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被許多網友稱為“狗血劇”,就連影片中的台詞都成了槽點。,把文學名著改編成電影,本來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本應該如何解讀,又該如何影像化,每一位讀者和原作粉都會有自己的主意和看法。想要達成一致,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好像現實中的葛薇龍到底該是什麼模樣?雖然張愛玲在小說中留下了文字描述,可不同的讀者一定會有不同的想象。把注意力放到演員的形象、身材上,其實是混淆了文學與電影的定義,破壞了兩大藝術領域間的界限。同樣,作為科幻小說的《沙丘》有極為複雜的故事背景、人物設定,它還涉及哲學、社會學等等話題。任取一個,都夠讀者研究良久。所以,電影的“簡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考慮到不同的受眾,電影必然要採取更通俗易懂的講述方式。儘管如此,不熟悉《沙丘》原作的觀眾恐怕還是會感到影像的“晦澀”,太熟悉張愛玲的觀眾恐怕還是不會對許鞍華的改編投上贊成票。,這不光是兩部電影遇到的難題,也是文學改編電影必須跨越的障礙。電影稱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已有百年歷史。可似乎,還有許多人將電影視作文字的“附庸”——既然是從文學作品脫胎而來的影像,就應該“忠實於原作”,或者說,越接近越好。,於是,電影的獨立性正在受到質疑,它的“合法性”正在動搖。人們似乎更關注一部電影的故事講得好不好、順不順,但鮮有人注意到它的鏡頭、色調、場景之美。其實,電影有電影的特性,絕不是把一個個文字變成一張張圖片,那不過是動態的PPT而已,不是嗎?有人說,張愛玲的作品里沒有真正的愛情,絕不會感嘆“愛而不得”;有人說,她的小說里只有“蒼涼”和“陰鬱”,不該有那麼多無謂的眼淚。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作為一部電影的導演,許鞍華也可以講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講述張愛玲寫下的故事。比如,給葛薇龍多一點同情。,觀眾當然有權利“喜歡”或“不喜歡”某一部電影,但不必設立硬性的規定,強行干涉文學改編電影應該怎麼做,不能怎麼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真正的電影藝術。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