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橘頌》:只表達 不彰顯

20

這其實是中國人過去固有的生活方式,哪怕在鄉村,也有不少人曾捍衛過這種生活方式。閱讀這樣的情節,為什麼會覺得有些新鮮與陌生呢?這恐怕也是《橘頌》想要探討的問題——如何面對精神上的一種失落,以及在荒蕪與蒼涼中重建尊嚴以對抗歲月的損耗。,一,讀了張煒中篇小說《橘頌》(刊於2022年第5期《當代》),覺得有些超出期待。這篇小說提供了一種奇妙的閱讀氛圍,層層疊疊,有序且和諧,冷清又溫暖,時間與空間概念被突破、打碎,在一個小而完整的故事里,延伸出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在“說與不說”之間,留給讀者較為充足的想象餘地,這向來是小說的妙處之一。,《橘頌》人為地設置了一圈“圍欄”。就像在電影里常看到的那樣,一座莊園的周邊,象徵性地圍繞着一圈“圍欄”,宣示着領地的存在與歸屬。而張煒在這篇小說中所設置的“圍欄”,是低矮、可視且容易穿過的,小說主人公老文公所去的岸邊石屋以及石屋不遠處的村莊,像是一個架空的地點,他與海外的手機電話聯繫,是一根懸念之弦,他與村莊里僅剩的三個人的交流,頗有荒野對話的蒼涼……簡而言之,這一“圍欄”的設置,不是為了阻擋讀者,而是小說情境需要,它要讓讀者感受到那份孤獨、寧靜、寂寞、高遠。,“橘頌”取自屈原《九章》篇名,開篇便寫道:“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恭弘=叶 恭弘素榮,紛其可喜兮。”而在張煒小說中,“橘頌”是一隻貓的名字。這隻貓很重要,它既是老文公隱居生活的唯一陪伴,也是作者用於活躍文風的標誌性符號。屈原用於表達自身人格與理想的《橘頌》,成為一隻貓的名字,這是文學創作中常見的位移技巧,《橘頌》大概是想用以表達老文公的個人境界與思想傾向,只不過,請了一隻貓代言了一部分,讀者讀完之後,既記住了貓和貓的名字,也記住了主人公和他的故事。,二,按照小說所述,老文公帶着貓,來到沒有水電暖和燃氣的石屋,是想完成一部作品的,從他的年齡來看,這部作品大概率是一部自傳或者回憶錄。石屋生存條件保障不足,老文公所帶物資又很少,因此他的這趟寫作之旅,又很有荒野生存的冒險性。看他給自己和貓分配包括小魚乾在內的食物,不免樂趣中帶有一點隱憂,但隱憂之後,也有些釋然:一位經濟條件不錯的老人,之所以選擇在如此環境下過一種艱苦的生活,要麼是看淡了生死,要麼是想尋回赤子之心。而讀者替他擔憂,是出於現代生活的一種經驗。可他躲開城市,又何嘗不是故意迴避現代生活,在記憶中去探尋一種美好與安全感?,《橘頌》的角色設置頗有意思:老文公是出走多年的回歸者;老棘拐和孫子水根是鄉村留守者,同時也是村莊歷史的承載者與敘述者;李轉蓮飾演的則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的“信使”,不但可以通過流動售貨車幫忙購物,也肩負村內傳遞信息的義務。這樣的四個人,構成了一個極小型的社會,但這個“小圈子”卻又像放大鏡,可以投射出大社會與大歷史的龐大投影。如果在閱讀小說時產生一些細微的暈眩感,那是正常的,因為在極大與極小的對比中,讀者感受到了些許失焦與失真,但眾所周知,這是重新聚焦與重返逼真的前提條件。,老棘拐是村莊歷史的講述人,有關村莊的重大事件與重要人物,是他記憶當中的閃爍點。在老文公的祖宅和老文公居住的河邊石屋中,老棘拐兩度講起老文公祖上的輝煌,這輝煌到老文公這裏戛然而止,被老文公半遮蔽的作家身份,並不足以進入老棘拐一個人記載的村莊口頭史。兩位老人,一位負責寫作,一位負責評價,他們互相交流,在不算頻繁的互動當中,沉寂的山村有了復活的可能。當然,這也只是一種可能而已,誰都知道,哪怕老宅門口的石板被磨得再亮,也會被灰塵深深地覆蓋。,三,《橘頌》里的山村生活,是散發著香味的,那是屬於大自然的香,植物、陽光、河水、空氣等自然萬物互相摩擦后產生的香。張煒用簡略的文筆來刻畫日常中的自然,降溫了,下雨了,起風了……人的觸覺,慢慢地從被信息佔領,轉換為逐漸被大自然所佔領,在盛大的天空與土地之間,山村在變小,人也在變小,而老文公所聽過的以及他對橘頌所講述的童話與寓言,卻在變大。能與大自然無形融為一體的,唯有童話與寓言,它們如風帆和大船,將那些沉重的東西全部帶走。,在山村,老文公重拾優雅與莊重的生活儀式感,他想請老棘拐、水根、李轉蓮吃頓飯,為此他頗費周折地書寫請柬,鄭重其事地送請柬,隆重地打掃庭院、清潔廚房、收拾菜肴,並把每一道菜都寫在紙上,小說以這樣的“米其林餐廳”式的宴請情節收尾,讓人覺得很洋氣的同時又恍然大悟,這其實是中國人過去固有的生活方式,哪怕在鄉村,也有不少人曾捍衛過這種生活方式。閱讀這樣的情節,為什麼會覺得有些新鮮與陌生呢?這恐怕也是《橘頌》想要探討的問題——如何面對精神上的一種失落,以及在荒蕪與蒼涼中重建尊嚴以對抗歲月的損耗。,《橘頌》是篇精巧而又通透的小說,擁有自然文學的諸多元素,對人文的思索既深沉又開放。小說具有舒適的閱讀感,因為它雖然描寫到了孤獨,但一點也不壓抑,如同石屋一樣具有質感與透氣性。小說沒有倡導什麼也沒有隱喻什麼,正像屈原的《橘頌》那樣,只表達,不彰顯,不作超然物外的姿態。如此流利、有趣且具有延展思考空間的小說,值得慢下來逐字閱讀和欣賞。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