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號站平台_院派風骨與文人逸氣在他的畫中相融

20

近日,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推出了十周年系列展之“龍與士——明代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特展”。,在八十餘件書畫文物中有一件明代畫家周臣的作品頗為引人關注。周臣的名字在畫史上或許算不上閃耀,但他的藝術探索對其學生唐伯虎與仇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雅與俗交融,走進龍美術館“龍與士——明代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特展”的展廳,一幅氣勢高遠、畫風精美的《觀潮圖》呈現於展廳的顯著位置。,策展人謝曉冬告訴記者,畫中描繪的是文人臨軒觀潮的壯闊情景,作品採用對角線構圖,山勢高峻、石骨堅緻,斧劈兼刮鐵的皴法取自南宋大畫家馬遠的畫法,嚴謹雄勁又流利清逸。,《觀潮圖》的作者是明代畫家周臣。周臣號東村,是今蘇州人,他一生漫長的繪畫生涯見證了明成化至嘉靖年間的社會文化之變。,明朝初年,朱元璋為復興漢文化,在書畫等方面大力提倡恢復宋風。宋代宮廷有畫院,明代也設立各種宮廷美術創作機構。書畫收藏界至今有一種說法:明初的院體畫與宋畫很難分辨,因為明初的畫師基本都在學宋畫。他們學的最多的就是馬遠、夏圭、李唐、劉松年,即“南宋四家”,由他們所代表的山水畫派在美術史上被稱為“院體”。院體山水在畫法上以水墨蒼勁的大斧劈皴為特色,在取景上以局部特寫的邊角之景為特點,以細節的真實構成清新的意境。,作為活躍於蘇州畫壇的職業畫家,周臣對當時流行的宋代院體畫頗有研究,他的筆墨技法是典型的南宋院體風格,乍一看很像馬遠或劉松年的作品。明代戲曲理論家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這樣評價周臣:“其畫法宋人,學馬夏者若與戴靜庵(進)並驅,則互有所長。未知其果孰先也,亦是院體中一高手。”意思是周臣與當時浙派的代表人物、有“第一國手”之稱的戴進可謂並駕齊驅。,到了明代中期,隨着越來越多的文人投入繪畫創作,畫壇開始追求元人悠然淡逸的畫風,嚮往自由靈性的畫境,吳門畫派逐漸崛起。周臣的繪畫風格也隨之發生變化,他逐漸吸收了文人畫的特點,力求雅與俗相交融,在山水畫的圖式和技法上形成了個人的特色。,畫中有詩意,關於周臣的藝術成就曾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喜歡他的人認為,他的作品如美玉一般珍貴。有人則認為他更像一位畫匠,離文人畫推崇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境界尚有一定的距離。從周臣留存至今的作品來看,他是一位融入了文人畫氣質的院派傳人,兼顧了筆墨技法與文人情懷,用院體畫技法表達文人雅逸,在傳統中注入個人情感。,《北溟圖》有《觀潮圖》的“姊妹篇”之稱,因為兩幅作品都描繪了文人觀海、嚮往自由洒脫的意境。《北溟圖》取自莊子的《逍遙游》,畫面中一位文人正倚在閣樓的窗上平靜地看着海潮翻湧,波濤洶湧的大海與其身處的安詳靜謐的村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靜與動、實與虛的交織,表現了衝破桎梏、擁抱自由的理想。,周臣非常擅長從詩文、典籍中尋找靈感,這使得他的畫面具有一定的可讀性。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柴門送客圖》是周臣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杜甫《南鄰》中的“相對柴門月色新”入畫,主人送客出門時已是新月高掛時分,船工正在船頭酣睡,可見主客相聚甚歡忘記了時間。這幅畫的用筆是典型的浙派風格,斧劈皴、釘頭皴與披麻皴交替參用,剛柔相濟,用墨一筆到底,濃淡自然而生,可謂周臣將院體畫與文人畫的表現方式相融的典型之作。,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閑看兒童捉柳花》是周臣根據宋代楊萬里的《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繪製的。詩曰:“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畫中描繪了暮春時節,午睡后的高士悠閑地散步在庭院里看孩童玩耍的情趣。,天津博物館收藏的《香山九老圖》也是周臣的一幅佳作。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晚年退居香山,與胡杲、劉真、鄭據、張渾等人被並稱為“香山九老”,他們遠離世俗,忘情山水,耽於清淡。此作的畫面布局飽滿,結構精整,人物神態各異,生動自然。記錄的是一種悠閑自得的生活方式,也是古代文人雅士追求隱逸的寫照。,《流民圖》是周臣非常獨特的作品,可以說是明朝乃至中國古代繪畫史中少有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周臣用寫實手法描繪了明朝正德年間政治腐敗、朝政荒廢導致難民流亡、民生凋敝的悲慘景象,發人深省。,青出於藍,周臣之所以被認為是明代美術史上的關鍵人物,關鍵還在於他對“吳門四家”中的唐寅與仇英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龍與士——明代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特展”展出的諸多作品中,有兩件難得的唐寅書畫作品《金閶送別圖》《行書七古詩卷》,以及仇英的畫作《人物圖卷》,可謂師徒三人共同亮相。,周臣是唐寅的啟蒙老師。據傳,唐寅從小頑劣,學畫時經常調皮地去捉螃蟹。周臣見狀,便用自己畫的螃蟹與唐寅抓的活螃蟹比試,以此來啟迪唐寅。在周臣的悉心培養下,唐寅踏踏實實地學習了精工的院體山水畫法。見唐寅在山水、人物、竹子等方面已頗有造詣,周臣又把唐寅推薦到沈周門下學習。,如果將上海博物館所藏的唐寅的《草堂話舊圖》與周臣的《怡竹圖》相比,不難看出唐寅的畫作深受周臣範式的影響。兩人草堂的畫法基本一致,但唐寅減去了圍欄與廊柱,堂中是對談的文人而不是主人與童僕,又消減了近處的山石和松樹,給草堂之後的山嶽留出了表現空間。畫面既不冗雜無序,也不逼仄擁擠,精緻細膩而無匠氣。比起周臣的作品,唐寅在技法、立意與內涵上都做到了全面的超越。,仇英出身寒微,早年當過漆匠,周臣見仇英很有繪畫天賦又謙遜好學,便收他為徒。在周臣的指導下,仇英遍臨唐宋名作而臻於極致,深得院體理法,最終成為青綠山水大家,後世董其昌感嘆:“五百年而有仇實父。”,關於師徒三人的畫技,曾有史家評論稱:“六如秀潤而超逸,東村工密而蒼老,實父工密有餘,蒼老不足,無望超逸。”若以文人畫追求的“超逸”為標準,那唐寅的藝術境界可謂三人中最佳,甚至超越了他的老師。儘管師徒三人各有千秋,但唐寅和仇英無疑都繼承並發展了周臣的藝術特色,將院體畫與文人畫相融匯,為中國繪畫開拓了新的局面。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各种观点

报歉!评论已关闭.